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喜报 |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来了,通识教育中心有这些课程入选!

发布时间 :2020/11/0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喜报




在由教育部组织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哲学核心问题》《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东方电影》《文学欣赏与批评》《简明世界史(一)》《信息素养与实践》七门通识教育课程入选。




 



入选课程概况

01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课程负责人:李建中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高文强、何元国、刘伟、鲁小俊等

课程类型:基本通识课程

课程简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围绕“何以成人”这一问题,以《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人文社科经典,体验“观乎人文”之过程,以达“化成天下”之目的。课程选取中外经典12部,以“人”关键词为核心,凝练为4项理论命题,并呈现为4大经典群及12个课程单元:

1.《论语》、《庄子》与《坛经》:人的仁性、天性与悟性;

2.《史记》、《文心》与《红楼》:人的使命、博雅与爱恨;

3.《历史》、《斐多》与《书简》:人的历史、生命与审美;

4.《精神》、《国富》与《正义》:人的自由、理性与正义。

其中6部中国经典,既融通儒、道、释,又覆盖文、史、哲,其核心问题是人的仁爱、使命与博雅;6部西方经典,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到全球化时代,其核心问题是人的自由、理性和审美。而中西人文社科经典的会通之处,则是引导学生如何成为合格公民和国家栋梁。

undefined

02

《哲学核心问题》

课程负责人:苏德超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潘磊、杨云飞、冯书怡

课程类型:核心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

线上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生活场景+哲学问题+经典文本+课堂讨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逻辑与直觉的相互辩难,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上哲学家对哲学核心问题的思考,可以整理出相关问题内在的理论脉络,大致体认这些问题与生活的深层关联,从而对世界、自我、知识、自由、善恶、死亡和信仰有较为深切的理解,敬畏生命,坚守意义。

undefined

点击蓝字获取【课程详细介绍】

点击蓝字获取【苏德超老师专访】

03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

课程负责人:赵小琪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张晶、方志平

课程类型:核心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文化多元主义的全球视野,以还原历史和解析经典的纵深掘进,侧重于对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具有独创性、前沿性和审美性的作品进行鉴赏。在鉴赏时,注重知识性与审美性、历史性与现代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一方面,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在思想内涵与审美风格的经典性入手,探寻它们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的生成的意义。另一方面,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思想价值、艺术地位及其影响效应中去阐明它们对世界文学审美建构和艺术呈现方式的独特性贡献,揭示其在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欣赏主体;也可以从整体格局上把握20世纪以来人类现代文明在世界文学经典中的意义生成与精神再造。

undefined

点击蓝字获取【课程详细介绍】

点击蓝字获取【赵小琪老师专访】


04

《东方电影》

课程负责人:黄献文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欧孟宏

课程类型:一般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线上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讲授亚洲各国的电影思潮与流派,重要的导演及其创作,使学生掌握东方电影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电影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方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夯实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培养电影研究和教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undefined

点击蓝字获取【课程详细介绍】

点击蓝字获取【黄献文老师专访】

05

《文学欣赏与批评》

课程负责人:陈国恩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陈建军、张园

课程类型:一般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利用文学类选修课内容的审美性,从理工科及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出发,引入MOOC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的优质资源,运用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规定情景,体验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欣赏水平,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undefined

点击蓝字获取【课程详细介绍】

点击蓝字获取【陈国恩老师专访】


06

《简明世界史(一)》

课程负责人:潘迎春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白春晓、张士伟

课程类型:一般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

课程简介:课程简要讲授从早期东方文明,中世纪的欧洲与东方世界,近代初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兴起,直到17世纪科学革命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世界历史,重点讲授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值得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历经岁月沧桑、遗存至今或影响至今的制度、宗教和文化等。世界史不仅介绍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也把这些看作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分析它们是如何演进的,解释它们存在差异的原因。因此,当我们融入更广大的世界时,跟世界不同民族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能够冷静地面对多种政治、社会、文化的差异。

授课方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制作并使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尤其是通过丰富的历史地图,强化学生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时空观。讲课时穿插历史影片、动画等富媒体资源,增强课程的吸引度。结合武大“珞珈在线”网上学习平台上的本课教学视频,展开翻转课堂改革。

undefined

07

《信息素养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龚芙蓉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路雅祺、仲秋、欧懿

课程类型:一般通识课程

课程模块: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性课程。依托图书馆独特的信息资源,并与专业知识及科研实践相结合,从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管理与评价,信息发布与展示、网络社群中协同交流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等各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科研素养。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素养体系的建立,包括信息素养内涵与外延下的数字素养、数据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视觉素养等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反思自身学习活动,保障可持续学习的元认知能力培养,为创新性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组织“以学习者为中心”,制作重要知识点的微视频,精心设计课堂主题活动、实行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生课程设计与展示、定期参加大型学术搜索大赛,检验及评估学习的各个环节等。

undefined


教育部公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