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属于第四板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的一般通识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
本课程旨在利用文学类选修课内容的审美性,从理工科及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出发,引入MOOC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的优质资源,运用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规定情景,体验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欣赏水平,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教师介绍
课程负责人
陈国恩
陈国恩,男,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传播与接受。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教育及科研优秀成果奖。
教师团队介绍
张园
女,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话剧,在本课程中参与讲授部分内容。
章涛
男,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在本课程中参与讲授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内容以审美为中心,分为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两部分,以专题形式,借助MOOC课的优质教学视频,通过经典文本赏识,引导学生进入各类体裁文学作品的审美世界,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又以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文学欣赏”模块
“文学批评”模块
在实际授课中,将利用MOOC“文学欣赏与批评”资源,增加网络在线学习交流和课堂专题研讨的环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地思考审美的、社会的问题,增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与创新
1、教学理念的创新
将从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混合式教学,重在体验和引导,因材施教,以针对性的启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模式的创新
混合式教学,就是利用MOOC“文学欣赏与批评”的优质视频资源等,按照在线学习与课堂专题研讨合适的课时比例和合理的衔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设置专题,分类组织课堂研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材建设的创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出版社合作,开发包含数字化内容的新型教材,使学生可以从纸质教材扫描二维码直接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文学作品、做练习等,提高学习效率。
4、资源建设的创新
建设并充实专题数据库,包括开发新的教学视频、新的课程习题、新的实践练习,充实参考资料,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更丰富的、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
翻转课堂
学时分配
欣赏模块(教学12学时,课堂专题研讨6学时)
第一讲 有意味的形式
1.1 形式美概述
1.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1.3 闻一多的《死水》
1.4 朱湘的《采莲曲》
1.5 戴望舒的《雨巷》
1.6 戴望舒的《偶成》卞之琳的《断章》
1.7 穆旦的《诗八首》(一)
1.8 郭沫若的《天狗》
1.9 鲁迅的《药》
1.10 曹禺的《雷雨》
第二讲 思想启迪人心
2.1 文学的启迪功能
2.2 鲁迅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2.3 《子夜》与《蚀》的价值对比。
2.4 解读沈从文的小说
2.5 周作人的独特趣味
第三讲 触摸作者心灵
3.1 文学是沟通人心的一座桥梁
3.2 《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3.3 《影的告别》:鲁迅心灵矛盾的展现
3.4 《过客》:对绝望的反抗
3.5 周作人:叛徒与隐士的纠结
3.6 郁达夫的“沉沦”和人道主义伦理观
3.7 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上)
3.8 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下)
3.9 张承志的《黑骏马》:反抗宿命
批评模块(教学12学时,课堂专题研讨6学时)
第四讲 从问题开始
4.1 批评中的问题意识
4.2 从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
4.3 沈从文与道家艺术精神的关系
4.4 在与学术史对话中提炼问题
4.5 周作人的思想蜕变问题
4.6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上)
4.7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下)
第五讲 寻找新角度
5.1 《狼图腾》批评角度的启示
5.2 《狼图腾》与中国形象问题
5.3 华文文学:从学科到方法
5.4 鲁迅研究中的角度选择
5.5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和特色(上)
5.6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和特色(下)
第六讲 顶层的设计
6.1 何为“顶层设计”?
6.2 《巴金的<寒夜>: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
6.3 《从<伤逝>到<寒夜>: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
6.4 《鲁迅<狂人日记>的结构艺术》
6.5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
6.6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
6.7 《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
6.8 《神话的破灭:“韩寒”现象批判 》
图为《文学欣赏与批评》慕课场景
课程成绩评定
总成绩中由以下部分组成:
“珞珈在线”课程的学习进度、单元测试、平台研讨占60%,课堂专题研讨占10%,期末课堂考试占30%。
参考教材及资源
陈国恩著《文学欣赏与批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陈国恩主持:国家精品资源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851.html
陈国恩主讲:爱课程MOOC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20021
陈国恩主讲:“珞珈在线”课程“文学欣赏与批评”:
http://www.mooc.whu.edu.cn/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