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园地

助教专访 | 李远:一期一会,青春必胜

发布时间 :2017/12/08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李远,生于岐山,长于西安,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博连读生,师从李建中教授研习中国文论与文化。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3部。现担任《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文学之路道阻且长,虽千万人,吾往矣。


Q:为什么想到做助教?

李远:首先,是因为李建中老师本学期的通识课程《中国文化概论》第一次开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课程模式,需要三位同学参与助教工作。我觉得我应当参与其中,感受本科生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他们目前关注的东西与我关注的是否相同。

其次,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特别想当一名老师。或许这个念头从我小学开始就有了。这归功于我成长过程中的诸位语文老师。我的小学语文是尚军虎老师,对我特别好,我还记得他牺牲自己的假期为我们几个同学无偿补习语文基础知识;初中的语文老师是李雪峰老师,他有时会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让我对阅读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的语文老师是郑若冰老师和李玲雀老师。郑老师对我特别好,在我生日的时候还给我买了生日蛋糕;李玲雀老师则对我要求严格,经常找我去她办公室面谈。

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成长中的语文老师们,他们不仅让我明白,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Q:助教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李远:第一,协助主讲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投影设备和电脑的开机、课程PPT的播放、音响调试等工作。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我们作为课程助教最重要的任务。本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共进行了三次讨论,分别以“君子与小人”、“自然与人为”、“顿悟与渐悟”为主题,从儒释道三个层面对中国文化做整体观照。在讨论过程中,助教需要主持、引导讨论的话题与走向,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定。在本次课程结课后,同学们需要提交一份课程论文,助教们需要对论文进行评阅,并对本学期学生的课程表现情况做出认定。

除此之外,我觉得助教们不光只是在课程讨论上对同学们进行引导,更应该通过本次课程,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Q:小编:助教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是什么?

李远: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困难:一是身份的转变,即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助教的身份。我2015年本科毕业,开始读硕士研究生,今年则刚刚开始上博士课程,更多时候,从心理上来讲,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面对比自己只小几岁的本科生,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名讲授者和引导者;二是对讲授内容的把握。我们名义上讲是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之前都需要对讨论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介绍。因此,自己会担心讲给同学们的东西是否是正确合理的。虽然每次课前都会准备很多,但还是不能很好地回答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一是因为自己的积累还不够多,第二是对于课程讨论内容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别熟悉。比如,第三次讨论涉及《坛经》这部著作,而我们这学期的博士课程才开始读这本书,因此,对讲授内容的不了解,也会对讨论讲授带来一些困扰。毕竟,助教应当把正确的知识和理念讲给同学们听。

于我而言,收获也很多。一是同学们的很多观点对我很有启发,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二是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其实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在讨论课堂上,你必须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通过你的语言来让同学们对讨论话题产生兴趣及思考,即做到“言之有味”,这对我来讲是一次挑战和锻炼。

Q:小编:有没有想对同学们说的话?

李远:你们应该可以算作我的第一批学生了,为你们上了三次讨论课,每次都特别开心,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来做这样讨论课的助教,心里也十分忐忑,生怕自己讲错了什么,每次上课前都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但还是抵不过你们各式各样的问题。

如果你们回头看看这三次讨论课程,你们会发现自己的成长。不论是思考的方式,言语的组织,礼仪的得体,从开始到最后,真的会有明显的变化,这是我觉得最高兴的地方。倘若你们因此有了些许小小的进步(当然,我也与你们一同进步了),抑或是明白了曾经在成长过程中困扰你的某些问题,或者结识了一些原本不可能认识的朋友,那么我们实行这样的课堂模式就成功了。

我希望你们能有一次难忘而又愉快的课堂体验。周素珊曾写道:“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我们会做某一件事情很多次,但是第一次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收获一段独一无二的记忆。


Q:小编:助教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远:特别开心的是,你能很明显的看到同学们的成长。比如文学院的罗玄,开始讨论的时候,她可能更多的时候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并没有很好地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或许让其他同学会觉得她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同学。后来几次讨论,我发现她改变了,会听别人是怎么讲的。最后一次课,她代表我们组做展示的时候,完全不像刚开学时我见到她的样子。她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的PPT做得也很用心,因此高老师特别表扬了她。

再比如外语学院的王绚璇,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第一次讨论时基本没怎么发言,但是到第二次和第三次讨论的时候,她会主动发言,且与其他同学有了观点的互动和交流。每次讨论,看着同学们一点点成长起来,无疑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Q:小编:工作中的成功的地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李远: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自己经常思考如何开始一堂讨论课,如何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同学们的吸引力。比如,第二次讨论课时,我以“鹿晗与关晓彤公开恋情”这一热点话题,让同学们讨论这属于有意为之还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从而引入“自然与人为”的讨论主题。第三次讨论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再做一次自我介绍,一是为了让他们对一同上了一学期课程的同学们有更深刻的了解,二是从大家各自的不同之处引入第三次讨论的话题“顿悟与渐悟”,探讨《坛经》中强调的“无差别”究竟是什么意思。

需要继续改进的是,有时候大家对某个问题没有太多兴趣的时候,可能我自己讲的比较多,同学们抒发自己观点的时候比较少。且我先讲的一些观点,可能会对一些同学产生引导,从而可能掩盖他们自己思考的观点,这是我今后组织讨论时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