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 利他便是利己:个体需求与社会进步

发布时间 :2021/10/0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编者按: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利己”不仅是人的本性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如何协调“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平衡与发展,如何理性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是本次小班研讨的亮点。


C28BD



2021级文学院 卢柳竹 苏正宇 易璟煜 齐欣荣

指导老师:刘春阳、孙志勇

助教:王诗兆、黄诗琪

Image              



Image            
Image            
一、明确《国富论》倡导的理性            

29F88

Image


《国富论》中谈到劳动分工与“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时,明确指出它们源自于利益的互相契合。当我们将自己的利益以一种更高效稳固的方式诉诸于他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满足了受方的利益。这样看来,激发他人的利己心来满足自我利益就暗含了人在本能上是自利的观点。


在《国富论》中,理性“经济人”的特征有三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有能力要什么、知道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在经济学中这三点都是以自己本身的需求为出发点。由此可见,亚当斯密所说的理性是以利己心为导向的,以期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Image            



Image            
Image            
二、利己可以成为利他的助推剂            

4E16C

Image


我们要记住,《国富论》中的“利己”是理性的,合理的利己。既然合理,就不会超出自己应得的部分,也就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而“看不见的手”会牵引着他,使他的行为最终有利于他人。同时,每个人都自利的话,最终也能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利益。其在书中的表述是人们有了利己心,发现只从事某项活动会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从而产生了社会分工。各种工作都有相关人员从事,市场便形成。人们只需要从事自己的工作,通过市场就能获得各种生活必需品,最终有利于社会上的所有人,实现“利他”的目的。由此可知,理性的利己客观上是能够达到利他的目的的。


其中,人们以得到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并在分工中获得专长的能力,通过专长的能力,采取劳动的方式获利。这便是一种“理性”的利己。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便是通过引导人们理性利己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


比如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到的例子:有一个擅长制造弓矢的人,他用自己制造的弓矢交换别人的家畜或猎物,发现这样比自己亲自打猎得到的更多,于是就把制造弓矢制造作为自己的主业。这样使部分会打猎但是不会制造弓矢的人能够得到弓矢。再比如,一些线上线下的交易平台,如美团,虽然目的是为获取更多利润,针对消费者给出了各种优惠,最终也便利了消费者。


这些利己都符合“理性”的要求,即知道自己想要利润,知道自己有能力,应该得到哪些利润,并且知道如何实施具体措施。


但是,并非所有的利己都能够利他。比如部分官吏贪污受贿,吞掉了大量民众的财产。这个“利己”中,贪官得到的好处很显然超出了一个官吏“有能力”得到好处。并且,很多贪官手握大量现金却无法消费,毫无用处,无疑与他最开始“想要得到的”不同。这种不理性的利己,难以带来“利他”的效果。


因而,我们认为,在经济学中,理性的利己客观上能够达到利他的效果。

Image            


Image            
Image            
三、利他为利己提供更多机会            

Image

25F3C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个人)能激发他人的利己心来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并且告诉他人这样做对其自己也有利时,更容易获得帮助。”亚当·斯密清楚地认识到,对一个经济人来说,仅仅利己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在利己的同时利他,才能细水长流。


我们常说,人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是一个圆,所有的损益都在这个圆上流动。理性的经济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尽量保护他人的利益,而这部分“利他”最终也会回馈到他自己身上。


于是,一个理性的经济模型出现了。在这个模型中,消费者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收入来购买心仪的商品,最终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厂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生产,客观上便利了消费者。无论是消费者向要素市场提供生产要素,还是厂商以需求为导向调节生产,都属于利他行为。而这样的利他行为,同时实现了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厂商利润的最大化,使得双方都从中获利。


由这一模型不难看出,“利他”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利他”的过程,实则是一个积累资本与财富的过程。当资本与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利他”对于“利己”的意义就鲜明地展现出来。

Image            


Image            
Image            
四、利己与利他相容且统一            

66496



人之初生,性本利己;人之存活,必然利他。《国富论》指出分工源自于利益的互相契合,暗示人在本能上是自利的观点。人作为物质存在,必然有生存需求,因而财富必不可少—由此,如何获取利益变成了人最初的理性。亚当斯密从经济角度阐发理性,将其展开为“想法”“能力”“做法”三方面。由此,个人财富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市场机制诞生了——利己与利他相伴而行,形成了共赢的局面,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理性社会。


然而,此处所言利己是正常范畴的,手段合法,目的合理,符合道德。此种利己,自然会演变成利他,个人的理性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动机,由此演变出一个更高效、更双赢、更理性的市场模型——自然,作为市场部分的生产者、消费者最终也会从利他中受益:如华为为盈利而创新,买家为所需技术买单,利己又利他,利他又利己,熙熙攘攘,无穷匮也。


总之,从理性角度,先是人性本能的利己出现,后是作为手段的利他出现。脱胎于利己的利他便成为社会分工,又演化出二者同步的市场机制——于是,利己与利他便在此成为二极,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Image            

         

         

文字:卢柳竹 苏正宇 易璟煜 齐欣荣

图片: 来源于网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尚晓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