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 讲述我与经典之间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3/0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月24日晚六点半,化学学院的24位同学走进王怀义老师的小班课堂,师生,围绕“我与经典”这一主题讲述自己与经典之间的故事。


主题:以“我与经典”为题演讲,时间2-3分钟。

流程

1. 展示:每位同学以一部经典为题自由发言,用时2-3分钟;

2. 交流与点评:每位同学发言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与其做简短交流,指导老师即兴点评,用时1-2分钟;

3. 最佳发言评选:全班同学以不计名投票方式评选出5个最佳发言;

4.发言顺序当堂抽签决定。

内容:

1. 所选经典应为大家公认的作品,重点谈经典阅读带给自己的感受和影响;

2. 发言要有真情实感,有理有据,切忌套话、空话、大话、假话;

3. 无须PPT,须脱稿。



Image

Image

01 故事一:认识世界,选择方向

       

Image

DA6A



邓子庭同学在高尔基的《童年》中发现了自己的童年,在黑暗中挣扎的阿廖沙给了他生活的无限勇气。多择益同学阅读的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主人公遭受多重打击,最终选择漫无目的地旅游以重新面对自己的经历中,他认识到我们在这个年龄段也会遇到打击,也会置身于“黑漆漆的森林”之中,勇敢面对生活是经典教给我们的抉择。


Image

1105A



柏柳一同学小学五年级时偶然读到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物理学的大门为他打开,他从此开始了解宇宙的终结、微观粒子的组成、量子场等问题,并在阅读《时间简史》时感受到人类的好奇心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

Image        


Image        
Image        

02 故事二:识社会,感知世态

       

高磊同学在阅读《诗经·邶风·击鼓》篇时,联想到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这一时期人民对停止战争的热切期待,社会政治往往影响到人生婚恋、伦理道德、法律关系等多个侧面。


陈俊杰同学分享的小说是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书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匹马,拳击手,他任劳任怨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他也认识到,没有约束的民主必将走向崩溃。


常馨冉同学推荐大家阅读《追风筝的人》,故事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战火下的阿富汗,故事情节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她通过这本书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战争也许永远都不会彻底消失,而和平更加值得珍惜。书中主人公哈桑的赤诚之心更让人意识到无论何时,人都要坚持自己内心善良与正义。

Image        


Image        

Image

03 故事三:穿越时空,体悟哲理

       

陈煜辉同学讲述了自己关于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的思考。男爵柯西莫因为一次吵架与父亲断绝关系,开始了树上的生活,最后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他纵身一跃,抓住热气球的带子,从此消失在天际。他的墓志铭这样写道:“生于大地,葬于天空,生活在树上。”陈同学认为,生于大地意味着人生于自然,死于天空意味着某些终极的哲理,人就生活在终极的哲理和现在所居的世界之间,所谓的树是当时人们对于理性的认知,柯西莫这样的人提醒着我们,世上有一种人对生活如此热爱,指引着我们面对其他经典。


邓兴楷同学讲述了自己阅读福尔摩斯故事的经历。“第一次读到1887年刊登的第一篇小说《血迹研究》,就确定了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邓同学说,福尔摩斯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对未来的规划,福尔摩斯的经典侦探故事中的化学研究——血红蛋白沉淀实验,引起了他对化学学科的极大兴趣。


陈徽同学杜嘉荣同学都讲述了自己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书中的故事是对真实农村的梦想的刻画,人们前赴后继一批批倒下去,又一批一批地站起来,我们在自己所在的高度眺望人生的时候,需要朝脚下看一看那些逆流而上的人们。


Image

12083



郭婷同学阅读了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书中以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讲述了一个三代人之间爱与复仇的故事,书中有三种感情的对比更告诉我们最高贵的宽恕是让我们幸福的开始。《人类群星闪耀时》为陈海涛同学的高中生活和今后的人生提供了不竭动力。他说:“追求、发现、永不屈服,既是对人类历史的总结,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董丽同学从《活着》的主角福贵身上感受到独属于生命的力量:活着本身异常艰辛,活着本身即是意义。


经典更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可能被时间磨损,但留给我们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是万古不朽的。安霖萱同学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感受到苏东坡先生个人的气质、中国民族的智慧和经典至于自身的意义,她说:“经典如同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在何处都给人温暖,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涛尽的千古绝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豪放,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脱与自然。”


F34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4点评

       

Image

C627



王怀义老师高度赞赏了24位同学的课堂参与,每个人都参与是《人文社科导引》小班研讨的重要目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在表达自我中得到了提升。从24位同学的发言看,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大家选择的作品都非常有典型性,都能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阐发对经典的认识。在发言中,各位同学对人生和世界都有深刻的思考。


王怀义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阅读经典的思考。史铁生、路遥的著作是他成长过程中情怀和力量的来源。王老师提及了路遥创作的一个细节:在南方春天来临时,陕北的黄土高原还是寒风凌冽,行路的不经意间抬头,发现一枝桃花盛开,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人的感情、情怀被激发出来,会对家乡充满感情,而经典作品正具有这样的一致性。人在生活中遇到特殊的情况时,经典会给予我们力量,自然科学经典教给我们知识,哲学经典教给我们智慧,人文经典教会我们情怀,同学们的讲述也正印证了经典的三层含义。


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王怀义老师提醒同学们,不同民族的经典传达出关于生命的不同思考,中国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看法与西方有所不同。康德的《实用人类学》认为,人的生命本来是上天的恩惠,如果上天对于生命的恩惠不再存在,就应把生命交还给上天。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命中蕴含了一种比生命更高贵的存在。而中国则肯定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从经典作品中,我们会领悟到中华民族对人生的精神。


回到现实的问题上,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在历史上、世界范围看非常难得,王怀义老鼓励同学们,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学习知识、锤炼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实现自身人生的价值,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人生。

Image          


文字:郑婕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