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结课论文 | 破风而行,向阳而生

发布时间 :2022/03/21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作者:岳楚乔

年级:2019级

院系:基础医学院


摘  要:“选秀文化”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其衍生的各类选秀节目近年来逐渐在青少年的日常社交娱乐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以太学说”的产生源起、发展破立、淘汰消逝分析选秀节目的存在意义与最终目的,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教育意义,也是一种对青年精神的弘扬与推广。


关键词:以太学说;青年精神;选秀文化



Image        
一、引子      

由于准备课程研讨,我接触到了“以太”这个概念。初识这个名词感觉很奇妙,它听上去既神秘又有些高大上,因此我被深深打动,充满着好奇,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如何产生的,背后代表的又是什么。这个名词和其他那些刻板枯燥的科学名词并不是那么相同,听起来非常权威,又有些神学玄幻的意味。怎么说我也不能对它就此放手、一无所知,所以一头扎进了这个未知名词背后的故事之中,了解到其中充满艰辛、破立发展的过程。就宛若一束烟花,从初起的新奇、变幻的欣喜、繁华的炫目到落幕的遗憾。跌宕起伏、不断变化,直到课程结束后,依然意犹未尽。


122B4

Image


课后为了放松,我打开电视正看到最近很火的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这些当下年轻人热追的纯娱乐节目,在很多中老年观众心中多少是有些不屑的。不知是脑洞大开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看节目时又让我想起一直念念不忘的“以太”,我竟然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看出了某些相似之处,真是怀疑自己过于天马行空了。


Image

106F8



但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从入学开始就学习了这门经典导引课程、刚开始对于学校开设这门独特的课程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但经过一年来,一堂堂课程的学习,无论是课程选题、还是老师的讲解引导,都逐步培养了我们不仅仅拘泥于某一个课题、某一本书或者某一种思维看问题、找答案的能力。期间老师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说出你的想法”,而非照搬照抄,要学会打开眼界,培养发散的思维。这不仅是我对“以太学说”和“青你”“土创”的一些思考,也是对这门课程的心得。

Image        


Image        
Image        
二、存在即合理      

提起“以太”,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甚至会感到比较陌生。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太”这个概念。当时柏拉图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由水,火,土,气和“以太”五种元素所组成的[1];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虚空,运行的天体之间充满了“以太”。所以,“以太”最初是作为一种假象物质存在的。而“以太”这个概念之所以被引入了物理学范畴,是因为笛卡尔想要用它解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本质的问题。他也首次将当时流行的“泛灵论”所造成的天体之间的运动归因于力学原因,将神的作用从物质世界和物体运动中排除出去,帮助了当时的物理学研究从宗教思想的控制中脱离出来,进而迈上了科学的发展道路。笛卡尔对于“以太学说”的引用也启发了牛顿,对后来万有引力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被引申至力学范畴的“以太”缓和了物理学中由于理论不完善而引起的矛盾,弥补了学术上的不足。同时,因为“以太”这个概念的存在,人们就不再纠结于未知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光的本质,乃至后来电磁波的本质。


Image

138B4



可以看出,在整个科学历史上,任何概念和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这些概念和理论在如今看起来有多么的错误或荒唐,都有其在当时的条件和背景下存在的意义与作用,无关它们是作为正确的认知或者错误的表达,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同样,像“青你”“土创”这样受到较多年轻人关注的节目,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幼稚,甚至不可否认存在很多问题、缺陷,在其他年龄段的很多人看来并不被他们所认可甚至诟病,甚至可能存在不久便会消失,但其节目中试图通过偶像的养成表达出的青春飞扬、破风而行、向阳而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多少有其当下存在的价值。

Image        


Image        
Image        
三、怀赤子之心不懈努力      

转回“以太学说”的发展史。到了17世纪,笛卡尔最先将“以太”的概念引入了物理学范畴,并且赋予了它一定的力学性质。他将“以太”定义为“一种传递力的作用的媒介物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以太漩涡说”。同一时期,胡克和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说”认为:光的承载介质就是“以太”。到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使以往发展地一帆风顺的“以太学说”受到了首次打击。这个打击并不在于理论本身的正确与否,而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笛卡尔与牛顿双方的支持者之间的一次对决。真正的重创发生在18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光的微粒说”得到承认,以往不被接受的超距作用在电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以太学说”逐渐没落[2]。发展到了19世纪,新出现的“双缝干涉实验”和“光的偏振”使得逐渐失色的光的波动说重新占据了上风,于是光的承载介质——“以太”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由于麦克斯韦做出的“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的预言,以及后来赫兹对此的证实,“以太”的概念被拓展到了“承载电磁波的介质”上。然而,麦克斯韦方程组仅对绝对静止参考系成立,于是人们顺理成章的认为;所谓的绝对静止参考系,就是“以太”[3]。也正是人们对“以太学说”的不断研究,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和理论的提出推动着力学、光学、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发展、进步与创新。


Image

6607



“以太学说”是无数站在彼时科学巅峰,掌握当时最先进科学知识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之付出了无尽努力,并历经了长时间的不断被推翻又重建的艰辛推动发展起来的。“青你”“土创”同样倡导年轻人要想成功,需要在静僻的练习室、孤独的角落里秉持好奇、好学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不懈努力。“越努力,越幸运”,保持“赤子之心,乘风破浪”,强调一种靠实力说话,不忘初心、不惧风浪的价值引领和正向风貌,传递一种摒弃浮躁心态,为了梦想拼搏,在无人瞩目下、在无人喝彩处,依然永存向上之心,不懈努力,依靠自身品格、信念、实力和自我态度赢得观众的喜爱与尊重的正能量。


Image

3F9B


Image        


Image        
Image        
四、“出道即巅峰”?      

然而,20世纪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彻底否定了绝对静止参考系的存在,并证明了光速不变,从此,科学史中发展传承了千年的“以太”被人们彻底抛弃。于是我们知道,“以太学说”并不是单一源自某一个人的理论,而是随着经典物理学的进步不断被扩充、逐渐演变直至最后消亡的。一个学说的发展,在历经了认识和概念上不断深入、扩充、完善,不断被修正的过程后,如果最后证明以往千年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难道这个学说的存在就没有丝毫价值了吗?当然不会。付出的努力就是价值,错误的结果也是警醒,积累的经验更是财富。爱迪生曾经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进行了7000多次实验,最终找到了最合适的灯丝,那些被淘汰的材料和失败的实验难道不代表着价值,不是一种财富吗?对于自己的“错误”或者“弯路”,爱迪生回答自己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通过实验他知道了6000多种不能作为灯丝的材料。


而被淘汰的“以太学说”不也填补了物理学发展中的空缺,推动着一系列新理论的产生吗?所以说,即便“以太学说”现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并且彻底抛弃,也不可否认它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并且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其实不只是“以太学说”,如果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物理学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但凡某个阶段中,物理学的发展陷人了一筹莫展的困境中从而停滞不前的时候,物理学家们就热衷于引人一个新的物理假设,用这个假设来帮助自己解释未知的事物,以此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所以说简单的以一般的“对”“错”“成”败”论英雄实在是一种狭隘或者说极其错误的认知或观点。


Image

972E



反观到“青你”“土创”这样的娱乐节目,大家都热衷于揣测、打call、pick最终的出道选手。如果不出道,难道这些练习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吗?我们真的只是以出道与否作为一个年轻人多年努力的结果是否有价值的评判标准吗?比起德不配位,靠刷流量、炒热度、博眼球的方式取得关注、追求短期利益,出道即糊咖的“成功者”,被淘汰、未出道就是失败吗?舞台上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迷人的眼神、一个潇洒的动作、一个美妙的高音、一个动人的瞬间,一个难忘的表演……在此期间不断自我养成,全方位培养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最后所谓的成功出道相比都是没有价值吗?面对自我、面对失去、面对未来,得失之间,信仰与现实之间,梦想与实际之间,在看不到的前路之上,我们应该用世俗的对错评判标准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对与错、得与失、成功与失败、无用与有用、出道与不出道,真的是评判价值的标准吗?不,真正有价值的在于深入探索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于陈腐观念的打破与纠正,只有如此,科学的真相才能逐步显露,艺术的真谛才能逐步显现。

Image        


Image        
Image        
五、敢,才有万丈光芒      

回到“以太学说”上,从刚刚描述的发展史中也可以看出,一个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并不是出现即完美的,它会经历一系列的被证明、被质疑、被扩充、被修饰、被完善的过程。比如说在十九世纪——光的波动说复辟时期,为了让“以太”的存在适应光学的需要,物理学家们就必须赋予“以太”一些新的属性。因为光作为横波存在,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4],这就必须要求有一种弹性固体的“以太”。同时在天体运动的研究中,为了使它的存在不成为运动的阻碍,这一时期的科学家——斯托克斯和开尔文又提出:“以太”不仅能够发生振动,又允许重物,比如说天体穿过它进行缓慢的运动。另外,不同于以往对于“以太”的定义,“以太”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特定物质,光的频率的数量能够决定“以太”的种类,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当它们穿过透明体时,折射率也不同,因此,有多少种频率的光,在透明体内就会存在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以太”[5]。“以太学说”及其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不断被置疑、证明、完善、破立的过程,科学家们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更要不被局限在已有的条件和定义中,要有敢于挑战前辈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划破科学迷雾的利剑,正如千百年来,无数有勇气的科学家敢于质疑权威,即使受到多方的打击也绝不放弃,才会有错误的定义不断被淘汰,新的理论不断被建立,就像伽利略、牛顿等人推翻亚里士多德,建立新的、沿用至今的理论。如果我们将先贤的话奉为真理,不去质疑,就不会有如今一系列的发展与发明,更不会有如今的新世界。


科学理论在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大胆创新中逐渐发展,艺术节目也是如此。当下的青年偶像养成节目在注重实力之外,更给当今的年轻人传递了一种“敢”与“不定义”的精神,正所谓“敢,我有万丈光芒”,拥有朝气蓬勃、元气满满的青春热血和自信勇敢、拼博向上的青春态度,有勇气置疑一切、创新一切、不定义一切,心底有勇气,思想上自由,这样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不光能在科学上探索、艺术上创新,更在未来发展上取得成就。科学发展之路,祖国建设之途,人类发展之旅都不是一片坦途,但明确了其发展规律,具备敢于挑战,敢为人先的无畏勇气,破风而行,向阳而生,光明就一定在前方!


Image

101A5



       

[1] 李佳伟、郭芳侠、孔繁敏、王匀阳:《以太学说的发展和以太内涵的演变》,《大学物理》2015第8期,第58页。

[2] 李佳伟、郭芳侠、孔繁敏、王匀阳:《以太学说的发展和以太内涵的演变》,《大学物理》2015年第8期,第58~59页。

[3] 李佳伟、郭芳侠、孔繁敏、王匀阳:《以太学说的发展和以太内涵的演变》,《大学物理》2015年第8期,第59~60页。

[4] 李佳伟、郭芳侠、孔繁敏、王匀阳:《以太学说的发展和以太内涵的演变》,《大学物理》2015年第8期,第60页。

[5] 李佳伟、郭芳侠、孔繁敏、王匀阳:《以太学说的发展和以太内涵的演变》,《大学物理》2015年第8期,第60页。

Image        


Image        
Image        
指导教师评语      

本论文由科学发展史中存在的问题(“以太”这一概念的几度沉浮)到当下社会现象(娱乐节目:“青你”“土创”)再引申出内涵:无论将来是否达到巅峰,年轻人首先要敢于面对、迎难而上。本文观点明确,论证过程中论据充分、论证方式新颖、论证逻辑关系清晰;论文语言流畅。


——基础医学院 朱从丽老师

Image        

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