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核心通识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 :2017/11/07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核心通识课程按内容分为实践类、鉴赏类、史论类三大类型;具体课程既遵循艺术分支多、门类广的特点,又倡导教学设计的综合性、精粹性。


一、史论类

1.《中华乐教导引》

在中华礼乐传统的视野中观照乐文化精华,点面结合地讲析琴与诗、乐的人文底蕴和审美韵致,其课程讲授和研讨的覆盖面,既有形而上之“乐本”、“乐施”、“乐化”,又有形而中之“乐礼”、“乐情”、“乐理”,亦有形而下之“乐器”、“乐言”、“乐律”。

2.《美的历程》

勾勒中国古代艺术和审美文化的发展轨迹,生动阐释中华艺术的历史、人文内涵和美感特征。课程设计既可以是“美”的观念史,亦可以是“美”的器物史,还可以是“美”的观念及器物的中西比较史(即以中西比较的方式讲述中华民族“美的历程”)。

3.《美术史》

概述中外美术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阐释不同区域、时代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成就,评析、比较中外美术史中的经典现象和作品。课程设计可以用经典作品串联起美术史的演变发展,变可以在美术观念的阐释及再阐释之中展示美术史的嬗变历程。

4.《现代艺术思维》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本课程阐释现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文化意识,结合典型案例解析现代艺术创造与时代语境、科技发展、生活和文化的交互性,引导大学生探讨现代艺术的多样化运思和个性化表达。


二、鉴赏类

5.《音乐欣赏》

分门别类、深入浅出地评介中外音乐经典艺术家和作品,并通过组织观摩音乐会、重点分析中外声乐及器乐代表性作品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情趣,启发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思维,提高大学生对中外音乐经典之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的审美判断力。

6.《电影导演大师创意解读》

面向大学生推介电影艺术,紧扣电影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蕴涵,重点评介遴选伯格曼、安东尼奥尼、阿巴斯、黑泽明等电影导演大师的代表作,对影片的创意特点进行生动且富于启示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评述这些电影导演大师对新中国几代电影导演的影响。

7.《京剧与地方戏曲审美》

引导大学生感知戏曲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以品赏京剧和地方戏曲的经典剧目为重点,解析其剧种特色、审美个性、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的古典艺术鉴赏能力,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多民族地域文化的体认和理解。

8.《中外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

在阐释中外建筑艺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中外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并重点关注建筑设计的环境美学维度,培育大学生的建筑美学、生态美学意识,在中国道家文化与西方生态美学相融通的语境下,体认建筑、人居环境的文化内涵和理想境界。

9.《文艺批评及创意写作》

引导大学生掌握文艺批评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鉴赏中外文学、艺术佳作,并能熟熟练地运用各种文艺批评方法赏析和分析各类文艺作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各种文艺类型、各体文学性文本及运用性文体的创意写作训练,追求鉴赏、评论与创作的互渗与融通。


三、实践类

10.《舞台表演艺术审美体验》

发掘舞台表演艺术对大学生的感性能力和创造潜能的培育和启迪功能,在评介话剧、歌剧、音乐剧等中外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排演或进行创意改编。本课程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审美体验”可分为“品鉴”和“实践”两大部分:前者重在提升学生对舞台表演艺术及经典作品的审美判断力,后者重在培养学生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的审美创造力。

11.《大学生形象气质修养》

孔子讲“绘事后素”,子贡理解为“礼后于仁”。大学生的形象气质由先天“仁”与后天“礼”共同铸成。本课程重点讲授后天的修养,具体包含化妆、形象设计、礼仪与人际交流沟通技巧等内容,让大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得体的自我形象设计,进而提升优雅气质和综合素质。

12.《大学生艺术工作坊》

包括戏剧、戏曲、微电影、动漫、古琴、声乐、舞蹈、朗诵、陶艺、书法、绘画等版块。通过组建艺术家和学者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大学生创设艺术实践及研讨的情境,推行小班教学、师生互动、分工协作的艺术工作坊机制,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进行深度体验和自由创作、创造实践,从而激发灵感、张扬个性,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