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

通识课堂 | 博物馆里的《物种起源》

发布时间 :2022/04/1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作者:张弘毅(计算机学院2021级)




                 

前言

                 

《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

武大通识基础课《自然科学导引》将《物种起源》作为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2022年4月7日,计算机科学院2021级1大班的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走进了武汉大学的“飞来之石”——万林博物馆,见证了生命的演化和繁荣,体悟了文物的历史与艺术。


Image


Image              
Image              
走进博物馆,触摸生命的演化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是读书自然是不够的,书本的知识要和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仿佛榫卯相合,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大班课上学习了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以后,同学们在小班活动中就亲眼看见种类繁多的动物标本,近距离感受生命的奥秘。

Image

F941

一位同学正在细致地观察鸟类标本


Image

934C

一只可爱的翻车鲀想要诉说生命的故事


Image

11FAD

鸟群前的思索


ImageImage


     
Image          
Image          

回到课堂,畅谈感触与沉思

       

问:读过《物种起源》以后,再在博物馆中亲眼见到多样的生命,你有哪些感受?


张同学: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应该说感受是奇妙的。毕竟在高中阶段,我们的学习都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而缺少生活中的实践。大学的学习显然不同。这么多精美的鸟类标本,让我仿佛看见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生命演化图,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妙。


王同学: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面貌。而人类发展演化不过千百万年,人类文明的跨度与之对比更是沧海一粟。我的感受是,面对浩瀚的生命长河,个人的存在终归渺茫,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尘雾之于山海。作为人类,我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应该在时间长河中,平和、从容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胡同学:学习了《物种起源》导引课程的相关内容,再亲眼目睹地球生命的千姿百态,我仿佛见证了地球上无数生命亿万年间生生不息,不禁震撼于大自然的雄奇瑰丽,物种演化的波澜壮阔。物种的出现和演化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繁多的过程。世界上的物种如此繁多,达尔文在宽广的空间范围、漫长的时间尺度、多样的地层来研究生物演化,通过丰富的研究资料、严谨的科学论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人类庄严宣告了物种发展的伟大理论—进化论,从众多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出了生物演化的准则,这种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谭同学:敬畏生命,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魅力。各种生物的千姿百态,以物种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物种存活至今都经历苦难,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李同学:生命是神奇的,在生命演化的亿万年间,地球由原本的荒凉逐步产生了单细胞、多细胞生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生命从无到有的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生命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无一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命的灵巧、各个器官组织的协作体现着生命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刘同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的演化与地球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地球环境的绚烂多彩造就了生命世界的多样。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是地球多样美丽的象征。


董同学:亲眼见到生命的演化,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力量,无数个生命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渐渐演化成今天的样子,也有无数的生命就此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生存竞争是残酷无情的,而生命却永远不会停下它发展的脚步,令人不禁感慨生命的伟大。


邓同学: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到了各种物种的种类之多,反映了生物为了适应大自然而不断进化,不断演变,逐渐适应自然的过程。


问:时间沉淀出价值。如果你可以与文物对话,你最想和哪个文物对话?想说些什么?


张同学:我想和眼前的这一颗碳化的稻谷种子说:种子啊,伟大的生命蕴含在你的身体之中。我的祖先就是靠你养活的。多少代的人也是靠着你的伙伴和后代成长起来的。我和你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冥冥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和你深刻的联系,我感激你对于我们的奉献,赞叹生命的延续与永恒。


问:此次参观过程中哪个环节或者展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谭同学:在观察生物展厅的数多鸟的标本,能够这么近距离地观察每一种鸟的羽毛和神态,是一次很新奇的体验。


李同学:在服务台摆放着的来访者随笔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翻看着曾经到访的游客的足迹,我了解到不同的人如老师、同学不一样的感受,每个人对于博物馆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希望它可以一直保存下去。


刘同学:我觉得“珞珞如石”展览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看看到的只是动物标本,但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广泛地了解了各种各样以前没有见过的动物,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多样美。


张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参观了各种各样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和人类的血缘关系最近,但是长得却很不一样。有的大猩猩体格庞大,有些猴子却体型小巧。很神奇。


董同学:我认为参观动物标本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从动物标本中可以感受到它们蕴藏在表皮下的强健,无论是存在的,还是已经灭绝的,它们无一不彰显着生命的多样与精彩。


问:走过生命的演化,抚过文明的脉络,你觉得在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谭同学:博物馆能够使人静心,在世界的广度和时间的深度里,对存在本生怀有敬畏。


李同学:首先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如此大规模不同种类的动物标本,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然后,志愿者的讲解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大大提升了游览的体验;最后,纵观古今大千世界,要敬畏生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刘同学:我觉得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了地球生命的多样,这种多样显现出了地球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的壮阔美丽,世界之大、之美,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张同学:见到了很多只是听说过却没见过的动物,增长了我的见识。同时对自然更加敬畏了。


董同学: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体味到了生命的力量,无论是古还是今,精神的力量永远不会消散,生的意志、文化的传承,都是我们应当好好保护的宝藏


邓同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大自然万千种类的生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更好体验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发展和演化。


14D7C



Image          
Image          
结语        

参观结束以后,大家回到了一楼,回到了来时的地方。一段旅程的终点往往便是回到原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位移是零,似乎做了无用功,但是我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与收获都证明着这段旅程的价值。

在临近门口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万林艺术博物馆展览的大标题——“珞珞如石”四个大字。这个标题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中的“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至上的称誉只是无誉,所以不再执着于区分美玉和顽石,华丽与粗糙。美玉和顽石只是名称不同,本质却一样。其实许多烦恼都因万象命名而起。按照佛家的说法,有名的世界为“色”,无名的本心为“空”,回到无名的世界,则烦恼不生。我们要破除有名世界的迷惑与干扰,认清事物的本质。这是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门课程的宗旨,也和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校训相吻合,激励着武大学子在探求真理的路上坚定前行。

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或许我们会回想起2022年4月7日的故事。这一天因为一段独特的经历而熠熠生辉。


Image

112E3

万林博物馆大气的展览标题

Image        


Image          
Image          
教师寄语        

常有人说,在大学要常去两个馆:图书馆和体育馆。但我觉得博物馆也应该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更应该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本次参观和课程第四讲非常契合。经学生代表讨论通过后,由负责同学联络并落实了全部事项。在万林博物馆及通识中心的大力帮助和全班同学的积极配合下,活动顺利进行。再次感谢大家对课程的支持!

希望万林是大家博物馆行程的一个过客。希望自然导引课程是大家求知之旅的一个过客。祝学得开心,有所收获!


       

《自然与科学经典导引》大班授课老师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 林毅

Image        


文字:张弘毅

责任编辑:李猛、卢汉彰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