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经典

通识文献 | 庄荣辉:台湾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 :2018/12/0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庄荣辉,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特聘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曾任台湾大学教务处教务长及共同教育中心主任。曾获台湾地区杰出通识教师奖、台湾大学教学杰出奖。


本文是庄荣辉教授在10月27、28日举办的西安欧亚学院第二届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分享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成果的演讲稿。



各位专家、嘉宾、同学:

大家好。

本次我的报告题目是“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

报告的关注点在通识教育和教学创新。内容大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识教育,另一部分是教学创新。今天就是跟大家分享在台大的通识教育三段改革历程中,我们的具体举措和心得感受。

从2005年开始,台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接下来我将分别进行说明,之后会对这些改革做一个自我反思。其实这个改革的过程相当可歌可泣,做了很多事情,涉及到了很多人与事,这其中有一些其他的很不错的制度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台大通识教育三段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既然是改革,就是跟以前不一样,我们决定从一开始就创造一个执行模式。刚开始有三个方案,方案一就是核心课程模式,以NTU全校为核心;方案二就是百家齐放,每个教师自己提课;方案三是学院核心课程模式,由各学院自行规划。结论是建议采用混合式的核心课程模式,但改成八大领域核心课程供学生选修。必修核心课程的规模很可怕,因为全校的学生都在学,一开就是20、30个班,开课比较困难。



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就确定有八个领域,这八大领域最重要还是寻求均衡原则。这些课程我们一直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学生产生知识专业的隧道效应。台湾大学虽然是台湾最好的大学,但是大部份学生都是只看到隧道没有看到外面的光,更不用说那些一直处于隧道之中而不自知的人。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着多元思维的模式。我们的设计总共有八大领域,各位可以发现,八大领域分为很多个模块,比如生命科学、文学与艺术等。各学院学生通常选八个领域的四个领域进行学习,比如我是生命科学系的学生,就不能修生命科学的领域,因为你很清楚了,要修跟自己领域不一样的,通识是一个跨领域的精神。在通识课程来源方面,台大是一个综合性大学,所有老师都来自各系,我很羡慕欧亚学院,你们有很强大的通识学院,在台大通识中心只有四个人。台大通识课程学分的设想是八大领域课程加上语文课程总学分30,但在2016年台大已经有新的规定。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实践了,第二阶段才开始定目标,各位觉得奇怪,因为刚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走,所以先讨论了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最后完成了八大领域,然后再去想八大领域该做些什么,到达到何种目标。


在这个阶段,我们确立了培养目标。首先要引导学生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辨、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逐渐“我”会变成实心的,你了解自己之后再去了解与你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和所处的时代文化。学习以他人的眼光来看自己,从而关怀社会、世界及自然生态和和谐共存。


那时候我们制定的目标还是只到内外和谐的阶段,这个阶段之后我们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是人我合一。



第二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制度评估我们实施了两年,发现很多课程设计上的问题,比如领域开课不足,八大领域不均衡,文学艺术比较多,数学很少。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教师宣导等措施。



另外是调节学生选课。好的课大家抢着修,不太好的课没人修。这也和台大的教学助理 (TA) 制度有关。我们的课程设有通识课、共同课、专业课的教学助理,不管哪一个课程有上图ABCDE五种教学助理。A就是讨论课,20人配一个教学助理领导讨论,通识课程要跟共同教育中心申请,共同课程向教务处申请,专业课程要跟各院系所申请,每个课程找到TA之后就由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督导。不管课程来源怎么样,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讲习、咨询、评监、奖励、申诉。教学发展中心改革里面最成功的两项,一个就是TA,一个就是新进教师研习营。TA一定要跟课,只要被抓到没有跟课的话会开除TA。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我们发现八大领域课程永远不够,于是开始出现共同选修的一般性通识课程,到了改革第三年有另外一个任务来了,就是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程虽然不真正属于通识素养,但是很重要,像语言表达、资讯,我不认为那是通识课程,但是很重要,所以增加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这六年我们在改革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台湾学生选修太多课程,单向没有互动,根本没有讨论,学习无法深入,尤其是缺乏讨论问题。我们常常说台湾的大学课程像浅碟,能不能把我们的课程加深一点?  


台大教务处的另外一个十年改革就是教学发展。我们开始想要怎么样创新一些课程,主要是让它深化,展现出学习成效。台大教学的十年维新,就是在做教学发展,这个做的非常透彻,再来便是通识教育改革,几乎是同步进行。我觉得通识要教好,改革要有成效,教学发展一定要做好。


听说通识课在这边叫水课,凉课,台湾叫做营养课程,或者喉糖课程,又凉又甜。经过三个阶段改革之后之后,台大最难上的是通识课,学生也凉,老师也凉,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个样子。教学发展中心采取了各种改革手段,实践成功的两个制度,第一个TA,第二个新进教师研习营。这两件事太重要了,一个对教师,一个对学生,师生通吃。这两件事情,教学发展和通识课一起做的效果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些新的教学的创新就拿通识课试刀。通识课教的好的话,专业科目其实相对简单。


02

台大教务处的功能


台大教务处的具体功能如上图,11个学院分别对应学校几项改革及几个补助机构、几个中心。横的是教学发展中心、师资培育中心多媒体制作中心。比如说老师说想用课堂表决器,通过合作就可以实现。有一次课堂表决器坏掉了不能用,学生很着急问为什么不能用,课堂表决器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假如我们能够让学生深化学习,根本不要弄什么指标,自然就会有教学成效。我们怎么样做深化学习呢?台大做了图片里的三件事情,深碗课程、共授课程和翻转教室。


03

台大创新教学




台大的教学创新做了三件事情,我很喜欢用奇怪的东西来吸引学生,我们用X+1来表示深碗课程。假设X= 3的三学分课程,加了一学分3+1马上就变成深碗。但若是再加一学分讲习是没有用的,加的东西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让学生来主导,要把学生拖下水。老师在这个阶段若加上的还是课堂上课,那你加到10都没有用,学生依然昏昏欲睡。有什么办法把学生叫起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非讲习课程可以是讨论、展演,作品呈现都可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主学习。这样实践之后会产生很多连锁反应,学生修课数目会减少,可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会排挤其他次要的课程,也浮现了课程主轴。而课程委员会要把这件事情全部弄好,要深思哪些课程是核心主轴,建立完整的课程地图。


这就是深碗课程。各位假如要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内容,台大的网页上有,大概都可以找到。重点是解题,我所谓的深碗课程是讲课+解题,讲课2学分,解题1学分,解题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通识课最难上,怎么将他变成深碗课程?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我很讨厌用苹果,但是却一直在用。不得不佩服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产品抓到了基本核心价值,你的专业可以告诉你核心价值吗?不完全可以。通识才能告诉你专业以外很多东西的核心价值。台大黄老师上X+1+1课程——东亚文化与思想,看到课名就不觉得十分有趣。但是在这门课程当中学生真的有学到东西,有TA、讨论,作品等等一系列的成果,成效非常显著。深碗课程可以改变台湾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希望这样。未来的目标,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元素。



以上我跟大家报告创新课程深化,最重要是要展现学习成效。另外,我想提醒有关深广和专业的对比,我想各位大概都知道埃及两个常见的古文物,一个是金字塔,一个是方尖碑。方尖碑只能那么高,但是金字塔为什么可以更高?因为底大。通识课就像金字塔的底,而且通识课可以使很多事情加值。


讲一个「一万元不等值」的故事,我的学生是30几岁博士,刚毕业要结婚,我不能去,包一万台币给他,他说不用了,我说没关系,拿去。因为这1万块钱对你我是不等值的,你可能要生活一个月,但是我可能百货公司出来就花1万块。听音乐也不等值,你叫一个人听古典音乐,他可能听不懂,但你到街上听到一首歌,可能你会掉眼泪。旅游也不等值。我常去日本几个地方是台湾人很喜欢去的,人很多。在那边走一趟沿路听到台湾话,游客沿路都在聊着台北的小吃种种,完全没有在看风景。你去埃及,你去罗马,你去哪里,你有足够背景的话,你就会去看柏拉图,像我去佛罗伦萨特别跑去达文西博物馆。人生更不等值,大家都走这么一趟人生,看你怎么走,而我们把学生带进来,看你怎么教,而且你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借用台大黄俊杰老师的话,他在上课结束的时候都会感谢学生,他说感谢你们把生命中18—22岁的青春让我们有缘在课堂上相遇,我觉得很有意义。


人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在哪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