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五年拓新通大道,一腔热忱识珞珈——武大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研讨会侧记

发布时间 :2021/12/2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Image  



宛如一部戏剧进入高潮,“武大通识3.0”五周年系列活动第四幕,“大人•大用•大道——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研讨会”,于2021年12月27日召开。20位“3.0”通识课程的教师代表在寒冷的冬日热议武大通识教育的五年历程。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叶中教授、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通识中心副主任潘迎春教授主持。

F71D4







Image

Image

01 大道修远:五年历程回溯

CD4A4

Image


首先,张绍东院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追溯了“武大通识3.0”五年历程。


宏观层面2015年,周叶中副校长发起“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历时8个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打开了“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宏阔视野,明确了培养目标,夯实了课程思政,最终促成了“武大通识3.0”的诞生。中观层面“3.0”在课程、文化和管理三个领域立体推进,已建成3门必修课、400余门选修课,打造出通识教育大讲堂、博雅沙龙、知困沙龙等品牌,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微观层面“3.0”的小班研讨、集体备课、项目准入均有鲜明的武大特色并产生示范效应。


回首五年历程,张院长尤为感谢全校通识一线的教师,正是在有学识、有情怀、有境界、有思想的高水平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才有了“武大通识3.0”今天的局面。从“1.0”观念初建到“2.0”千门课程,到3.0脱“水”冶“金”,打造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新体系,这一过程离不开全校上下的努力。未来可期,未来也是挑战与机遇可存。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武大通识3.0”必将更上层楼。

Image


Image
Image

02 道通两端:“3.0”核心理念

Image

EEA69



接着,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介绍“3.0”五周年系列活动。第一项是本科生同学的“我为武大通识献言献策”,第二项是“教学相长、知困解困”的知困沙龙,第三项是为期一周的通识教育高端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校长、杰出学者或一线教授线上讲座,第五项将于2022年元月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做“武汉大学通识教育成果展(2016-2021)”。系列活动的高潮就是今天的研讨会。


李建中教授介绍,“大人、大用、大道”三个关键词,通向两端,一端面对问题,另一端指向未来。面对的三个问题是:内卷化困境、功利主义和标答思维。“内卷”缘于眼界的狭小和格局的狭隘,通识教育是“大人”教育,是“君子”之学,是用积极健康、格局廓大的君子人格去化解内卷化焦虑;内卷化与功利主义密切相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汲汲于狭隘之用,而通识教育传递的是“无用之大用”;本科生从应试教育中走来,形成标答思维,缺乏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而通识教育作为“大道”之学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标答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大人、大用、大道”对症下药,帮助同学生们走出困境,走向未来:大人之学培养君子人格即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大用之学培养人文精神,大道之学培养科学精神。三大精神作为武大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夯实了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

Image


Image
Image

03 课以载道:三大精神作为课程思政

会议第三项,“3.0”课程的三位教师代表作主题发言。


Image

CF969



马克思主义学院左亚文教授以《“何以成人”与中国精神》为题,阐释《中国精神导引》课程的理念内涵。武大通识教育围绕“人”这个元关键词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次是以崇高理想陶铸民族精神,这是终极追求,是人的“神性(神圣性)”;第二层次是“人性”,是基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具有时代担当并投身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完整的人性;第三层次是“个性”,是建立在健全灵魂、高尚情怀和独立精神基础上的个性。


Image

C1CBD



基础医学院刘万红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阐述了《疫苗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理念,分享科学精神与通识教育之关系。该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疫苗的发明和科学的进步,彰显科学理念。同时探讨通识课堂创新互动的形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方式,从育人角度解决科学精神弱化的问题。


Image

FCA7C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戴丹妮副教授以莎士比亚的名言“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作为开场白,从人文精神角度探讨《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的教与学,采用了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班研讨、课堂抢答、海报展示、学术辩论等丰富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尤其以表演作为结课式,效果非常好。

Image


Image
Image

04 道生万物:“3.0”课程的多样性

Image

20A2B



围绕三位教师代表的主题发言,与会老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讲授《数学精神与方法》的杜乃林教授认为,通识课要有大人、大气,因为数学不光是数学,还涉及到哲学、逻辑、人文历史等层面,需要开阔和大气的眼界胸襟;讲数学也要讲无用之大用,即超出“有用”的数学技术技巧,讲清楚数学的思维模式;更要用心于大道,那是代代相传的数学的精神。


讲授《非遗艺术之美》的黄敏老师认为从单一线条到不同学科关联,是一种令人获益匪浅的教学思维,也提到一个让所有的老师都会面对的问题:如何评价学生最终成绩,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如何保证平衡与公平。


1B3DD

Image


艺术学院易栋老师充满激情,也饱含深情,他以艺术家的审美眼光发掘通识教育的美:通人之境界,通透之见识,通达之言行。讲通识课的教师,要有学者的格调,教育家的情怀和智慧。


电子信息学院赵江南教授说自己总是不断地问学生,在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中,严谨、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态度,对天文学的进步有多么的重要。


文学院张晶老师分享了《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经典导读》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结课式:“有一位学生给这门课写了一首歌,有同学根据所讲到的博尔克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设计了一款晨光游戏,还有同学创作并排演了《伊豆的舞女》的视频剧……这些才是我真正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的东西。”


Image

D405D


正是有了所有通识课程任课老师的倾情付出,有了师生之间的努力与耕耘,收获与感动,“武大通识3.0”才能不断前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Image


Image
Image

05 识以通道:通识教育的定位与实践

Image

会议最后,是周叶中副校长的总结发言。

BDD6C



第一,通识教育的定位:道与术。2015年设计3.0版的时候,定位很清楚,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所有的课程都立足于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但是,当我们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一起思考的时候,应该怎么定位?道与术:通识教育是“道”,专业教育是“术”。学业有专攻,攻的是“术”;博雅通识,通向的是“道”。有道无术,术还可以去学习;有术无道,就止于术了。术作为知识或技术是不断变化和更替的,而道是事关学生一辈子的根本大事,是决定学生终身的本根教育。


第二,通识教育的内容:三大精神。武大通识教育现在有好几百门课,从必修基础课到核心、一般课,目标是660门,可能还会更多。所有这些课程,其内容必须贯穿于“道”,这个“道”就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无论讲什么课程,都要在无形和有形之中将这三种精神贯穿始终。


第三,通识教育的方法:用文化讲思想,用思想讲政治。何为“用文化讲思想”?人文社科、理工农医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讲通识课,不是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构成这些专业的最基础的、蕴含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讲给学生。何为“用思想讲政治”?这里的政治是治众人之事,是道理、道德、道行,也就是“道”。人类社会有很多习以为常、约定俗成、常识性的,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等等,这都是道理;道德,是人们日常生活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道行,是知行合一。


周校长最后指出,育人是天底下最大的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每年7000多本科同学接受通识教育,教给学生一辈子的东西,引导学生成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脊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使命和担当!

Image


文字:李猛

图片:黄秀慧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