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成人之思: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品读会

发布时间 :2020/11/1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两点,阳光洒满了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场内座无虚席,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品读会在这里举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老师,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老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老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桑建平老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弘毅学堂副院长苏德超,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彭华老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石兢老师出席了本次品读会。

undefined

品读会伊始,主持人、国家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晶老师介绍了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础通识课程优秀作品集结出版的背景。2018年9月,武汉大学为2018级全体本科同学开设两门基础通识必修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在武汉大学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在国内亦属首创。两大导引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打开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博雅品味,养成学生君子人格,并为接下来三年的通识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每门课程结束时,每位同学提交一篇结课论文,呈现自己对“成人”、“成才”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切身感受。



2018至2020年,两年的基础通识课程学习已经全部结束了,每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通识教育中心都会在老师推荐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择优选出基础通识课程优秀论文,集结出版,这些优秀论文是同学们对课程所选中外经典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理论结晶和思想火花,既是对学校通识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展示,更是对同学们付出努力的肯定与鼓励。本次出版的是2018-2019学年的优秀学生论文作品集,书名为《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集》,韩进书记亲自为作品集作序,作品集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千挑万选,首先由小班老师推荐,接下来分别经课程组初评、校外专家复评、编委会终审,最终经过多次查重,从15000余篇文章中选出了107篇,真正可以说是“百里挑一”。目前2019级同学的第二辑作品集《博雅:中西之间》也已经评选完毕,正在编辑之中。

undefined

接下来学生代表向韩进书记赠送了带有全体作者签名的作品集,给自己在武汉大学为期一年的基础通识课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为2018级本科生的基础通识课程学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将伴随同学们终生并使同学们受益终生的通识教育旅程点亮了一个新起点随后韩进书记发表了自己阅读作品集之后的感想,现场“点评”同学们上交的“作业”。韩进书记认为通识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四个能力:增长知识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应当能使学生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起成熟的、社会人应当具备的价值判断体系,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以应对无穷的知识和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现象,还要使学生具备分析判断的逻辑和方法。韩进书记说到,人类文明成果集中体现在经典著作之中,集中表现为这四种能力,任何教学都是这几种理念和方法的传授,而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则将这些理念和方法蕴含收纳其中,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并且应当继续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进一步提升水平,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体验。韩进书记认为武汉大学第一批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充分肯定了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成果和同学们的优秀表现,两大导引是非常好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体验,这激励着我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武大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undefined

随后著名文学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老师对作品集进行了点评。樊星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基础,而通识教育则是此基础之上的见识,是更为敏锐的目光和更为开阔的视野。樊星教授首先对武大通识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了祝贺,在作品集中,同学们用优美的文字、古色古香的语言、对话体呈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并同时使得作品具备了文学性。樊星教授认为此次集结出版的优秀论文作品集不仅是武大通识教育的结晶,更是武大校园文化的成果。作品集把教学活动用文化的方式积攒起来,大学生通过作品集为学校增添的新的文化成果,这正是百年老校的积淀所在,可以从中提炼出新时代武大校园文化的品格,也能使同学们实现个性、发挥热能,在校史上留下自己清晰的脚印。而接受通识教育的同学们阅读经典、撰写读书报告,不仅在武汉大学“轰轰烈烈”的通识教育中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其中真正实现了自己个人的提升。



点评环节结束后,作品集作者代表、弘毅学堂工科试验班学生宋文卓同学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收获与感悟。虽然也经历了对两大《导引》课程内容设置感到困惑、因学习难以入手而产生抵触情绪等阶段,但在一次次老师的大班引导和小班讨论的探索中,宋文卓同学逐渐领悟了前人在对于“何以成人、何以知天”问题的探索中所凝聚的智慧,也充分认识到导引课程所想要传递的思维观点和方法——通识教育远远不是作为专业教育的辅助而存在,而是打开成人教育以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一把钥匙,只有打开了通识教育这扇大门,才能沿着先人的足迹,从成人走向成才。他意识到通识不只是知识的扩充和思维的培养,它更多在于塑造真正意义的“人”,点亮一盏“博雅弘毅”的灯,去引导“成人成才”的航船在“四通六识”的驱动下驶向正确的方向。也许每个人的航向并不相同,正如每一位今天每一位入选同学对于“何以成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表现形式,但成人的本心却是永恒的,每个人的航船都在沿着自己的灯塔所指引的方向全速航行。

品读会进入了第二阶段“艺术呈现”部分。首先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刘禹钒同学带来的《庄子·逍遥游》朗诵。《庄子》(节选)是《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所选经典之一,特别突出了道家思想所关注的自由和天性,天性是人的个体生命中最朴素自然的那份本真,对天性的思考实际上是对世界中的“人”的个体生命的思考,是对心灵安顿的回答。刘禹钒同学的朗诵将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带入了属于庄子的自足其乐、纵其天性的自由世界,产生对于如何治心、如何能够保全人的天性而逍遥于人世间的思考。



最后上场的节目是由学生自导自演的微型话剧《楚歌》。话剧的剧本是《优秀作品集(人文卷)》中的作品,作者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史柯文同学。对于剧本创作和同学们的表演,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老师这样点评道:“将‘四面楚歌’铺演成剧本《楚歌》,剧情扑朔迷离,人物其异如面,在时空之错位与科白之争锋中平推出一个沉重的话题:成王成霸,何以成人?唱‘力拔山兮’的项羽先走了,唱‘大风起兮’的刘邦也走了,为汉王献‘楚歌计’的仁白终未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楚歌》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而这出悲剧是由一位土建专业的同学创作出来的:通识教育助其成人。”

精彩的话剧表演结束后,本次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品读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