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助教感言 | 我与你们一起启程

发布时间 :2018/10/2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助教:黄惜宸

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


这学期有幸担任《自然科学经典导引》通识课助教一职,对于我这个整日泡在实验室的理科女来说,着实算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和一项不小的挑战了。尤其是在上周跟随大课老师上了第一堂授课大班后,我惊讶于老师的课前准备之用心、授课水准之高,也感慨今年武大生科院大一的新生们的水平,根本不同于我想象中的懵懂小孩,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非常饱满,全神投入在课堂中,临下课时老师布置了讨论题,旋即下课同学们就已经在QQ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切,都让我对第一节讨论课变得更期待与紧张了起来。


第一单元是古希腊哲学,老师布置了围绕《理想国》与《形而上学》的相关讨论题,并给了一周阅读文本,提前思考讨论题的准备时间。我把自己也当作新生,在这一周内读完了两章文本,自己也提前思考了讨论题的回答。怀揣着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辨的浅薄了解和更多的未知的思考,我提前来到教室,等待着我这个小班的22位学生的陆续到来。



讨论课正式开始了。老师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学生们分为了5组,每组各负责回答一道文本讨论题,我则负责穿梭在教室间听取学生们的讨论。


有一道题是,举例说明四因说和形质论,四因说与形质论皆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主张,他认为,四因说包括:形式因(本质);质料因(基质);始动因(变化的来源);目的因(生成与变化的目的)。譬如,以四因说来解释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其本质是展现运动者的形态,其基质是石材,始动因是雕塑家,而目的因是为了展现美。有一位女生在讨论中突然问我,那么该如何以四因说来解释“三角形”这个概念呢?我不由愣住了。三角形是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具备实际形态的时候,它的质料因是什么呢?同组的男生也追问到,数学概念名词很难用四因说解释,同理,当我们说到雕塑的质料因是石材时,是否应该更进一步想到石材的质料因呢?那么万物追溯到最本源的质料因时,他们是否拥有一个同一的质料因——原子呢?


当然,这是距离古希腊2300年之后的思考,站在现代科学的肩膀上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提出的思考。诚然,我们很难能够将世间万物套入四因说的概念内,四因说以现代的眼光看,是具有局限性的。老师讲解完这点之后,突然指着台下一位女生短袖上的小猪佩奇图案说:“这个小猪佩奇的质料因是什么?”大家纷纷答道:“是猪肉!”旋即台下笑成一片,老师也笑了,她解释道:“错了,这个小猪佩奇不是真实的猪,它只是印在衣服上的图案,真正的质料因应该是染料才对。”于是教室中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了起来。


还有一道让我印象深刻的题目是: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理解“求知的过程是心灵的上升之旅,永无止境”。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发表意见的时候,不仅想到了彼时五年前大一的我,对于我来说,求知之旅又何尝不是一次永无止境的旅程呢!倘若五年前的我也能在迈入大学学府的第一年,在十八九岁吸收知识最好的芳华,在没有受到太多学科专业性带来的局限之前,就接触到像《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样的通知课,那该有多好啊!


不过五年之后的此刻尚且不晚,我仍然可以和他们在同一个起点上出发——而不仅仅是作为助教的身份去指导他们——共同去学习这门通识课。去广泛地、普遍性地接触各学科的经典著作,阅读中英对照的文本,接收古今各大家知识的精粹,在大课传道授业解惑、小课相互切磋探讨的氛围中学习,这样的一次经历,无疑是求知之旅上的一次宝贵收获,也是我助教经历的最大意义所在了。


助教:杨粤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


时钟走到了晚上的八点五十五分,第13节课的下课铃打响,讨论五班的同学们同时结束了开放式讨论题的辩论,任课老师黄斌老师宣布正式下课。本应是两个课时的讨论课,在同学们踊跃的发言中,不知不觉的上满了三个课时,而且作为助教的我,听到第三节课的下课铃声之后,还能在文理学部教六的小教室里面感受到意犹未尽的气氛。在这第一次讨论课上,同学们配合老师和助教完成了小测验,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对这门第一次开设的课程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期待,还在文本讨论和开放式讨论过程中展示了他们的想法和智慧。


在第一次讨论课上,助教最感兴趣的环节反而是同学们的自我介绍环节。总结了班上21位同学且全部是男同学的自我介绍和课程期待,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希望能通过这门课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思辨能力。部分同学的关注点放在大课上,希望大课老师的讲课内容能够结合更多的文本,而且要高于文本,除了讲解重要的概念和定义,更重要的是讲出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思想精髓。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同学们希望大课老师能够多讲述科学研究的方法,讲讲物理学的历史。还有部分同学的关注点则在小班讨论课上,他们提出讨论题的选择应来源于教材上推荐阅读的文本,这样可以减小文本阅读量过大带来的压力,而且讨论题应设计成开放式题目。这些同学们最期待课堂讨论能够启发他们思考。还有的同学作了与众不同的发言,比如导引课推荐的文本没有涉及到化学,提议用撰写小论文来代替课前小测验,多讲一些有关哲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期待等等。



到了精彩的分组讨论环节,这些物理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又让助教大开眼界。有些同学知识面很广,在高中时代已经接触到了微博背景辐射、引力透镜、水星进动等一些宇宙学概念;有些同学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速适中,发言流畅,逻辑性强。他们作为理科生不仅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还获得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助教还发现了来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新生差别较大。来至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的同学相比较来至其他地方的同学具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表达能力,这也不禁让助教陷入了对高中素质教育的思考之中。


纵观整个课堂,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大部分同学都踊跃参与了讨论并发言,同学们之间做到了很好的相互交流,说明第一次讨论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往后的讨论课上,在保证同学们有充足发言机会的前提下,任课老师会提醒同学们注意发言的时间、语言的精炼概括,避免拖堂太久的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