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契机
2017年12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又开始了每年一次的鄱阳湖观鸟活动。不过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位具有丰富户外经验的武大体育部老师随行,这在生科院的户外实践中也是第一次。许少峰老师正是在这次活动中萌生了开设一门介绍“户外知识”课程的念想。
“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到像咱们武大的生科院,每年都会有户外实践活动,冬天去鄱阳湖,夏天去神农架,但是他们缺少相关的户外知识,比如如何选择行走的路线。”
图为许少峰老师
在许老师看来,不同专业的户外实践活动,除了增进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之外,也应该锻炼同学们的户外生存能力、讲授一些必须的生活常识,而这些都是现在的大学生所缺少的。
“基本的定向能力也是当今学生所缺乏的,且不说在野外的定向能力,就是城市里的定向能力都有问题,”许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我上定向越野这门体育课的时候,有时上课前,我会在群里说,请大家到桂操的北面集合,结果有一半的同学居然不知道在哪里。”
在之后的定向越野体育课时,许老师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方位知识,每次上课的地方都不会固定,而是通过地图进行引导,让同学们自己定位,找到上课地点。
图为课程实践场景
具备丰富户外运动经验的许老师,认为基本的户外知识是同学们必备的常识,所以在那次跟随生科院观鸟活动之后,他就开设了一门全新的通识课程:户外运动与博物教育。
“刚好回来之后没多久,2018年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开启了,同时我个人也有五六年的户外运动经验,在这个契机下,我就申报开设了这样一门通识课。”
结合实践
在许老师看来,当下的同学们大多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生存技能,特别是面对意外状况时的求生技能,这些在我们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是没人讲授的。而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帮助大家培养优质的生活习惯并且为发展户外爱好提供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旅行,而不局限在“城市之间的穿梭”。在许老师看来,人们都有一种渴望亲近自然的天性,户外运动就是一种极佳的途径。
在这门通识课中,许老师特意加上了两节实践课内容,其中一节是带同学们体验绳索,另一节是带领同学们在熟悉的校园里进行定向越野。
“即便是在这么熟悉的校园里,给你一张定向越野的地图, 有些同学还是觉得很有挑战性,有些同学甚至有崩溃的感觉,最后都放弃了。”许老师认为这是因为大家缺乏一种空间能力,没法将路上的点与脑海中、记忆中的位置进行联系,而这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而绳索的体验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岩降”,一个是“溜索”。在2019年的第三学期,许老师向学校申报的绳索器材终于购置了回来,于是就开设了第一次绳索体验课程,“当时我也请来了在生活中和我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的伙伴,来共同带学生体验。”
图为绳索体验课程教授场景
即便在教室中,许老师也会带着同学们“动手实践”。不管是户外运动还是日常的运动,都很容易遇到受伤等紧急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了解对应的应急措施是极其必要的。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有一大章节就是“户外急救常识”,包括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同时许老师也带来了相应的器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演练。
通识教育
图为《户外运动与博物教育》课堂
许老师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会讲述自己的教学经历,在许老师看来,他自己的教学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通识”的内涵。
“我是篮球运动员出身,最初在武大执教教的也是篮球。” 虽然是篮球出身,但是许老师并未一直从事篮球教学,“后来我又教了羽毛球、体育舞蹈,还教了太极拳,最后教了定向越野,到现在又教了户外运功这门通识课程。“
虽然这些都是体育项目,但是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尤其是定向越野与户外运动是许老师在读大学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之余,自己又重新学习的新的知识,再传递给同学们。”在许老师看来,自己的这些经历对同学们来说就是一种关于“通识”案例。
图为《户外运动与博物教育》课堂
“户外运动是一项很有魅力的活动,它能让你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许老师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在接触了户外运动后改善了很多,“老师今年五十多了,但是比自己的同学们看起来要年轻很多,别人也猜不出来我的年龄。”
许老师认为自己的这门通识课除了讲授一些和户外有关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想帮助同学们形成一种意识:设计自己未来的生活。在他看来,真正的高质量生活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更需具备愉悦的精神,而这些都是户外运动能够带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