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环境话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等词汇,又或许是一张又一张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图片。同学们可曾思考过,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呢?
《环境与人类》课程是武汉大学通识3.0建设的核心课程,于2019年秋季对全校本科生开放。该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人类面对生态环境危机所采取的行动。
课程组的老师们希望,通过《环境与人类》的课堂,学生能具备生态环境意识和危机意识,对自然心存敬畏和感恩,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中主动肩负起协调人地关系的重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施老师表示,《环境与人类》这门通识课不太好上,因为环境问题同学们从小就有接触,基本的环境知识大家都有,所以老师选择学生们既感兴趣又不能太专业的内容比较困难。但课程组老师还是竭尽所能地优化授课内容,着重关注授课难度的把握。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老师们会将提取录制好的视频放网站上。比较有意思的是,有学生以为看不看教学视频都没关系,殊不知老师们在后台可以看到学生视频观看的情况。被提醒后,学生马上就认真地观看视频学习了。
为了保证学生的参与度,疫情期间,《环境与人类》课程组增加了一些讨论及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能积极参加进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的优势,利用学习通软件将知识点串接起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消息共享、QQ群等方式进行讨论。
《环境与人类》课程网课界面
施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特殊时期,利用好网络工具进行学习。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干扰少,大家可以变不利为有利,沉下心来思考,说不定更有收获。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通识教育没有了专业划分,对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施老师看来,通识教育强调“成人”,而专业教育强调“成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不冲突,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武汉大学理工类通识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领域,理工类的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及人类创造出来的科学财富。施老师认为,《环境与人类》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关爱周围的环境和物种。
施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具体来说,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这刚好触及了《环境与人类》这门课的范畴。《环境与人类》专门有一讲是“环境与健康”,这一讲会告诉同学们,很多疾病是人类污染和危害了环境造成的,如这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如果我们人类与自然物种和谐共处,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猎食野生动物,这次疫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施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寂静的春天》,这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的一本科普读物,描述了农药污染对环境的破坏,这本书唤醒了人类对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
《寂静的春天》英文封面
另外施老师还推荐德内拉·梅多斯的《增长的极限》,该书有助于大家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学习系统思考的方法。
《增长的极限》英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