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访

助教专访 | 杨升:永远保持好奇心

发布时间 :2019/05/17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引言:

杨升是一名“非典型文科生”。作为一名历史专业学生的他,在大学期间选修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课程,其中甚至包括人体解剖学实验,他还亲自动手解剖了一只小白鼠和青蛙。


“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事情,对一切事情保持好奇心。”杨升这样评价自己。


正是这份对世界永远跃动的好奇心,让杨升与坚持“博雅”理念的武大通识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升,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潘迎春、曹建国两位老师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中担任助教。


杨升选择担任助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师门传统。潘迎春老师在她的通识课《简明世界史》中已经率先运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并请自己的学生担任助教。而杨升作为潘迎春老师的学生,看到“师门”中的师兄师姐们都纷纷在助教工作中有了丰富的收获,这份传承也自然将在他身上延续。


“担任助教首先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其次也可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杨升来说,这还与他未来可能的职业理想相联系——想做一名老师的他,希望能在助教工作中体悟到与学生们相处与为人师的感受与经验。


当然,担任助教的选择与杨升的个人性格以及时间规划也息息相关。“首先,我自己是一个充满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的人,所以每次都会尽量充实自己的时间,不让自己闲下来。研一期间已经把基本课程的学分修完,研二的时间就用来准备论文和增加实践经历,基于此,我选择了助教这份工作。”只是,令杨升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曾经充满焦虑,性子急的他,在担任助教的半年后,已经变得耐心而温和。

同学们在小班研讨课上

担任助教的确给杨升带来了很多变化。个人经验的丰富,处理问题的成熟、性格变得耐心温和等等。一个细节上的变化是杨升对于助教相关微信消息的及时关注与对学生们问题的随时解答。对于杨升来说,这些消息不再是一个个红色数字符号,而是他热爱的工作与责任。


与此同时,杨升对于助教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他发现助教不仅仅是“沟通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不仅仅在于“协助老师和组织学生”,更意味着工作的细致性与复杂性,意味着深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

杨升认为,自己能在担任助教过程中得到这些变化与收获,与他受到的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主讲老师潘迎春老师和曹建国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每次都会认真地和我们进行交流,询问讨论课的情况,并且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分享经验。”


令杨升难忘的还有他的师姐陈婕的热情与负责。“助教组长陈婕师姐每次都会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分享相关信息和通知,并且耐心回答我们的困惑。每次准备讨论课的时候我们助教组成员都会进行明确分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杨升一直自豪的一件事是每次讨论课结束自己都会挑选其中1到2组的作品推荐给公众号宣传,“我的责任之一就是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这些有趣的展示形式和有质感的思考。”而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是出于杨升小班上同学们的精彩创意,如杨升所说“我们小班的展示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包括相声,群口,模拟法庭,情景剧,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等”;也是由于杨升作为助教的细心发现与用心鼓励,“在每次讨论课之前我都会私下鼓励每个小组,让他们不必拘于形式,越有意思越好”。于是“从一开始的一个组到后来的每个组都有新的创意,而且效果特别好”。

小班同学的创意展示

令杨升自豪和难忘的,也许不只是愈加丰富精彩的创意,更是同学们在学习通识经典过程中投入的深入思考与发生的巨大改变。


而这正是杨升所认为的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关于一个人如何成长,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与人生”。杨升认为真正重要而且必要的教育应当是“能对人们看待理解世界与人生的方式和观点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博雅与深层的”,而非单一或浅薄的。说到这里,杨升不无遗憾,“我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对我的‘三观’产生巨大影响与改变的教育”,也正因为此,杨升才如此认识到通识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在受益于通识教育的同时,也希望能为它尽着自己一点努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区别,杨升认为通识教育应当先于专业教育。因为通识教育“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我们学习什么学科,都需要通识教育,这是“成人的基本条件”。杨升也提出了他的担忧与看法:“在中小学通识教育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便需要大学来弥补,因此大学的通识教育至关重要。”


在杨升看来,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在研读通识经典的过程中,不要“沉陷进去”,不要一味膜拜经典,而应当树立独立的批判性思考精神,应当让经典充实丰富我们自身。“不是我注六经,要六经注我”。毕竟,通识教育是要走向“成人”,是我们自己独立自由、完整丰富的成人。

为了使通识导引课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杨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可以适当增加小班研讨的次数,使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次,可以考虑让已经上过这门课的本科学生担任助教,因为他们经历过这门课程,对课程环节非常了解,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培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可以给担任助教的学生颁发实习证明,增强挑选助教的要求,提高助教门槛和待遇。


杨升分享了他给小班上同学们推荐的书籍:罗亮生的《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总结,让我们更好认识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杨升还推荐给文科学生《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希望文科生能更多了解理科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在心中“不分文理,关乎成人”。

如同杨升想对小班的同学们说的一样,愿我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以经典充实“我”,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人。

小班同学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