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8:30,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核心课程组的老师们齐聚教六306。在新年伊始,他们以“小班研讨”的形式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讨论课程改进方法,并分享自己的授课心得。
会议开始,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首席专家桑建平老师首先发言。桑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世界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即华盛顿协议的思想,他重点讲述了专业认证中的持续改进理念。持续改进的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估是基础,反馈机制是核心,这也是此次“小班研讨”的核心问题。桑老师将这些思想与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课程实践结合,提出了三个有关课程改进的问题:
1、课程内容如何改进?
2、针对大班授课的单一性和小班研讨的实效性的现状,授课方法如何改进?
3、考核评价应该如何设计才能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
桑老师提出讨论课题。
随着问题的提出,老师们的讨论也正式开始。
欢声笑语中,到场的24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核心课程组的老师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就桑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一学期的教学经历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与讨论,教室里热火朝天,其乐融融。
讨论结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老师来与大家分享他们刚才讨论的结果。
首先与大家分享的是怀念老师。针对考核评价,怀念老师建议调整不同形式的课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比如适当减小测试题的权重,增加课程论文所占的分量;针对课程内容,老师建议加强文本的导读,帮助同学快速掌握节选文本;针对授课方式,怀老师建议增加多媒体的运用,加强学生兴趣,为每一讲课程建立知识库,有利于同学预习、复习;针对小班研讨,怀老师则建议增加讨论时长,增加具有思辨性的讨论题,减少知识性的题目。
怀念老师小组发言。
随后,杜润蕾老师结合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和讨论的结果,代表她所在的小组提出了一些建议。课程内容上,杜老师建议扩充题库便于同学测试自己对于文本的了解。关于题库的来源,杜老师建议由讨论课老师出题,这也可以帮助老师对于文本有更深入的了解。杜老师也建议将现代农业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编入教材,让同学能对当下与未来趋势有更多参考和理解。
针对大班教学的单一性,杜老师建议可以增加互动,加强引导,减少灌输式的课程内容。对于小班讨论,老师首先建议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讨论课上,为每位同学的课程表现留下视频记录来评估这一学期课程教学的效果。杜老师也提出,讨论课上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聆听”的能力,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引导他们去寻找文本外的材料,理解这些材料如何支撑自己的观点。杜老师指出,部分小班老师对于讨论课目标不清晰,与讨论课老师的沟通还需要加强。她也建议,选择有价值的辩题,在课上增加辩论形式的讨论,或许能取得更好的讨论效果。
杜润蕾老师做小组总结。
最后,钟赛香老师和邓洪涛老师也都代表自己的小组做出建议总结。他们的建议包括:精简课程内容,将一部分知识点用于讨论课上;缩小课程规模,加强师生互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进一步提炼讨论课题目;统一考核标准让评分更加公平。
钟赛香老师与邓洪涛老师发言。
在小组发言完毕之后,老师们纷纷上台发表了自己这一学期的授课感想。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在2018年9月面向全校新生开课,这是武大教学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凝聚了在座老师们的汗水与心血。一路走来,老师们心中也充满感慨。
“这学期压力特别大,也很累,但很高兴的是,这门课完成了,超出预期地完成了。” 祁宁老师说道,“我非常感触的一点就是,能够在这样一个齐聚各个专业精英的组里面,能够这样用心地去备课,虽然很累很难,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做到了,我真的非常满足。能够认识像大家这样的同伴是我在2018年最大的收获。”
“我觉得这一次‘小班研讨’非常成功。”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华老师对这次会议做出总结。这一年多以来,从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首席专家桑建平老师的招募,到课程的讨论与准备,再到最后课程呈现出的效果,回忆这其中遭遇的曲折与克服的困难,彭老师非常感慨。彭老师向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老师、课程首席官桑老师及课程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对目前课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彭老师也再次做出了总结。对于老师间的“同伴学习”,彭老师也建议,各个授课小组继续坚持自己的“小班研讨”,让自身持续改进。
桑建平老师总结。
最后,桑建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课程的感想:“我们就像是在诺亚方舟上,我们都想把知识的精华和人生的体验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这个使命是艰巨而光荣的。用一个字概括我的2018年就是‘值’。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天的讨论,既是对这一学期课程的总结,也是2019年的开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今年我们能做得更好,祝愿大家在新年健康快乐!”在老师们的掌声中,本次“小班研讨”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