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园地

天涯比邻,身遥心迩 ——记第一次网络小班讨论课

发布时间 :2020/04/04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作者:小班助教 文学院研究生丁佳雯


小班讨论是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重头戏”,在疫情当前的网络教学时期,如何进行网上的小班讨论,是这学期导引课各小班师生共同面临的新挑战。据悉,来自全校的不同学院的3600名学生修习《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他们分成了156个小班,在小班指导老师与助教的带领下,本周都以不同形式进行了第一次网络小班讨论。


本学期历史学院潘迎春教授的学生是来自测绘学院2019级的学生,她既是大班主讲教师,也亲自带领一个小班讨论。潘老师提前与该班5位小班指导老师商量、确定小班研讨题目,布置给各小班学生。助教组长丁佳雯协助潘老师,提前告知同学们详细的流程和时间安排,辩论的各组选出了本组的一到四辩、记录员和主持人,展示的各组选出了本组的记录员并且合理安排了各种分工。


3月4日早上8点,网上小班讨论如期进行。此时,潘迎春老师身在武汉,同学们身处全国各地,大家以网络为依托,天涯比邻,身遥心迩。


此次小班研讨的主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以仁性为关键词,谈谈何为孔子时代的“君子”和“小人”,这种评判标准的当代意义是什么?2. 辩论:理想人才以“仁”为主还是以“智”为主?3. 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之所欲”,是否应“施于人”?,一组从个人交际范畴讨论,一组从国际关系讨论。


第一小组的仁性讨论


       

第一小组以仁性为关键词,谈论何为孔子时代的“君子”和“小人”,以及这种评判标准的当代意义。他们以PPT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出在“仁”的观念下,仁者可以为君子,君子为仁者的一部分。君子所具备的条件大多数从自身出发, 重德、克己、坦荡、安贫乐道,进而延伸至待人行事上,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行胜于言。而小人则与君子相反,比而不周、同而不和、骄而不泰。现实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救治人格偏颇和人格缺陷;借鉴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undefined


而针对第一小组的观点,第三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仁”在这个时代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人们具体该践行这种标准呢?针对这样的疑问,第一小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潘老师指出,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有说服力。


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的一题两面


       

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通过不同角度来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么“己之所欲”,是否应“施于人”。


第二小组以国际关系的视角,论述本组的观点:己之所欲,慎施于人。

undefined


施与否,需要辩证看待,应该适应他国国情,符合他国民情。国际关系中国家应当充分秉持尊重的原则,充分尊重他国主权,杜绝以强权干预他国内政,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第二小组在国家政策方面举出了很多实例后,潘老师带领同学们在不同的国家政治、文化语境中探讨,并拓展到当下的疫情发展,通过这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实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第三小组以个人交际范畴论述己所之欲,慎施于人的观点。

undefined


通过概念解读、具体分析、利弊比较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举例详实,层次清晰。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施”一字有强制性,所以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就可以直接施于人吗?第三小组也基于自己的思考,给予了回复:只有当两者达成统一之后,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施”,这样之后才可以施于人。


第四小组和第五小组的辩论赛


       

第四和第五小组进行“理想人才以‘仁’为主还是以‘智’为主”的辩论,因为第四小组有五个同学,第五小组有六个同学,因此按照实际情况作出了规则的一些调整。基于课程组给出的辩论流程建议,由同学们来担任主持人、一到四辩、记录员。主持人徐义博同学非常熟悉辩论流程,提前准备好了计时程序,使得辩论全程井然有序。各位辩手也准备十分充分,在立论、驳论、质询以及回应质询、自由辩论和结辩都能较为自如、有条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见招拆招。

11FD9


在热烈的辩论赛后,大家在QQ群中根据各位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投票,“以仁为主”的第五组以两票之微弱优势赢得这次的小班辩论赛,正方四辩孔晓彤成为最佳辩手。

16753


同学们身处各地,通过网络进行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尽管线上小班讨论课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讨论依然热烈,同学们展现出较好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控场能力。不过在讨论的深度和视界的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学习,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课程里可以更加认真地研读经典,在讨论时结合经典原文和实际生活做出更深刻理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