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7000余名武汉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带着新生入学通知书及两本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与《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走入了武大的校园。两门经典导引是武汉大学为了深入推进通识教育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而开设的经典课程;同时,两门经典导引通识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授课体系,多层面、多角度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研究与自我发展。
我有幸作为一名《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方向的助教,与新生一起学习经典,研讨经典。经过一个学期,助教工作于我受益良多,不但对于经典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更加丰富与饱满,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也愈发全面与完善。于我而言,我主要想着重从对经典内容的学习运用以及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两方面谈几点心得,望与诸位一同分享。
一、重温经典,深入学习与探讨经典思想与内容
作为一名助教,要按时参与主讲教师“大班授课”的每节课程,并独立组织与引导“小班研讨”,首要一点就是对经典内容与思想的理解与把握要熟练准确。不说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至少也要运用自如。
1、各部经典内容熟悉度各不相同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总四编,每编三部经典,共计12部经典内容,其中,有自己专业方向的经典内容,学习起来自是如鱼得水。但是,其中有更多的经典是助教从前尚未接触过、或者虽然阅读过但是没有深入思考与探究的内容。
以我个人为例,我的专业是世界史方向下的国际关系方向,对西学经典接触较多,如《历史》、《斐多》与《论法的精神》;但是西学经典内容中的《审美教育书简》、《国富论》与《正义论》却只是草草读过,并没有深入学习,很多理论与概念实际上并不清楚。而中学经典到是断断续续读过很多,但诸如《论语》、《庄子》的经典内容与思想,细论起来,可能我记下的尚且不若刚经历过高考锤炼的大军们;尤其是我所跟堂的班级是武汉大学赫赫有名的弘毅学堂,其成员更加是大军中的精尖端与佼佼者,相与这些孩儿们在经典内容中切磋一番,我就只能回头“加开小灶”,重新学习经典内容,美其名曰“温故知新”。因此,“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的过程,就是助教重温经典,温故知新、深入探讨经典思想的过程。
2、“大班授课”:认真预习与学习经典内容
“大班授课”由主讲教师讲授经典内容,每节课为一部经典。为了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学习效果,我在每次授课前都对即将开讲的经典内容进行预习。首先我会结合“大班导引”部分,阅读课本所给出的节选文本,了解所选文本的脉络体系、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然后浏览课后讨论题,结合所给题目对文本进行再思考与学习。
对于我个人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不了解的内容,我会继续查阅相关经典著作或者搜索相关学术论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争取能够有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待到大班授课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授,丰富与完善个人理解。
还有一个小窍门,除了自己老师的授课课程,如果还想加深学习或者对其他老师的授课感兴趣,可以在跟随所在班级上课结束之外,另找时间去旁听其他老师的授课。举例来讲,我在预习《审美教育书简》这部经典的时候,觉得这部经典对我而言是在过于生涩,难以下咽。我在跟着弘毅学堂的同学聆听完潘迎春教授的讲解之后,觉得稍有所悟,不过仍有欠缺;又去苏德超老师的班级继续聆听学习,听完两遍内容,我对《审美》这部经典内容的理解也愈发深入。弘毅学堂授课时间在周二晚,而苏德超老师开课时间是在周三晚,刚好将时间错开。
3、“小班研讨”:加深并拓展对经典内容的思考与探究
“小班研讨”的组织与引导更需要对经典内容的熟练运用与拓展掌握。要想组织一次高效、有质量的小班研讨,助教需要对所讨论的主题内容有较好的研究与把握,这就需要助教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就我而言,在进行讨论课之前,我会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学生选择的讨论主题进行思考,并将自己带入思考,如果我是展示同学,我将如何讨论这一主题。第二,查阅相关书籍,搜索相关学术论文,并将其中相关的观点与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最好也能形成自己的思考与体系。第三,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掌握的资料提出2--3个问题,最好是能够结合经典、联系社会问题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根据研讨课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说,当讨论冷场的时候,助教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思考与讨论,从而带动讨论课顺利进行。
弘毅学堂小班研讨现场
第四,结合经典内容与讨论主题,从网上搜索相关的简短视频或者小故事,用在研讨课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使整个研讨课更加生动丰富,不至于过分刻板、呆滞。比如说,在讨论《论语》时,有一个小组选择的讨论主题是“结合重庆公交车事件,讨论‘仁’与‘觉’的内涵,以及其在现今社会的表现与影响,从而阐发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准备这一主题的时候,我准备了几个问题:社会公共观念与道德素养去哪儿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乘坐的公交车也遇上此类事情,你会如何作为?如果闹事方不是妇女而是孔武有力的男子,又当如何妥善处理?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既令学生对经典内容的思想及其内涵有所思考,又提醒学生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也要记得保护个人安全。
二、提高灵活应变的应对能力
“小班研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向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助教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沉稳、冷静的心态与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理能力与控场力。
1、对待研讨课程,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向助教进行提问,有些问题助教可能也不甚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助教不能随意敷衍过去,甚至是随意发表评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认知偏差或者是错误观念。助教应当保持严谨的态度,诚恳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回答。我在讨论过程中,对于无法立刻给出回复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对于问题较出彩、与经典内容与讨论主题联系度较高、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首先对学生表示自己对这一问题研究较少,待研讨课结束后,我会查阅相关资料继续思考该问题,并将思路与观点整理出来,及时发给同学以供参考。
然后,我也会询问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态度,结合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讨论。最后,我会在讨论课结束后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并将问题与思路发到小班群里,与学生做进一步讨论,将讨论课上的问题转移至课下解决。对于查阅资料后仍不甚理解的题目,我会在下一次“大班授课”课堂上请教主讲教师,请老师提供切入点与思考角度,便于更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对于问题较新颖、但是偏离讨论主题的问题,我会用简短的时间给出一个思考的思路,供学生课后做进一步理解。除此之外,在业余时间,或者下一次“大班授课”上课前,我也会将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其他助教一起讨论,以求获得新的思路与观点。整体上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确对待个人不理解的内容与问题,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与虚心好学的精神,以老师为师,以朋辈为师,以学生为师。
2、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与控场力
作为一名助教,在主持讨论课的过程中,要能够HOLD住全场,这也是对助教能力的要求与考验。除却讨论课前预先设计讨论流程外,在面对突发情况,助教也要沉着应对,平缓过渡,引导研讨课有序、平稳、健康地开展。我在担任助教工作的一学期中,一共组织了5次研讨课,其中有1次是帮其他助教代课。
在讨论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就是讨论过激或者讨论“哑火”两种情况。先说讨论过激的情况。在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观点,若讨论激烈但观点明确,紧扣主题,我会稍微放宽讨论时间,为同学留出充分的讨论时间。但是,往往有些讨论到最后演变成剑走偏锋,为赢而辩,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及时插入讨论,总结双方的观点,并给过激的场面“降温”。比如说,在讨论《斐多》中有关“若你是苏格拉底,你是否选择逃走”这一问题时,两个小组恰好选择了相反观点,一组结合苏格拉底的作为及影响认为应该逃走;一组则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氛围,认为即便逃走也于事无补,不若留下。两组在最开始的时候尚能平稳介绍观点与思考,进行讨论;但随着讨论升级,题目中的“选择”变成了“就该”,若任其发展,讨论即将变成争论,两方已不是在讨论主题而是在争得输赢。
因此,在局面进入“白热化”状态之前,我找个时间点切入,首先总结了两方的观点,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讨论没有正误之分,而是提供不同的思路与观点供大家参考,我们可以讨论其存在的可能因素与导向因素,但不要将其绝对化与极端化。经此打断,场面温度回落,我们也开始了下一个讨论主题。
弘毅学堂小班研讨现场
若是遇到讨论“哑火”的情况,则需要助教各施奇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快将学生带入讨论气氛。比如说,我所带的小班在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希罗多德的《历史》在‘使命’阐释和‘历史’叙事上的异同”这一主题时,讨论环节没有学生主动发言,这时我先结合展示同学的内容对《史记》与《历史》的阐释与叙事异同做了一个小结,给大家留出2—3分钟的组内讨论时间,先请学生在组内交流对这一主题的看法,然后请学生对展示小组的内容进行评价,满满的,学生就对二者之间有关叙事方法的异同进行提问,并对二者之间有关“使命”内容的阐述进行分析与思考,场面渐渐回温。整体上讲,助教在引导小班讨论课时,要做好准备,“全副武装”,遇到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尽量平稳的进行过渡,引导讨论课继续开展。
整体观之,一学期结束后,我对经典内容的学习与了解不断加深,尤其有关研讨主题的内容,较之以前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除却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控场能力,时间概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还认识了一群可爱、聪明有开朗的小朋友,结交了志同道合、脾性相投的助教伙伴。这一次助教经历于我获益匪浅,希望同为助教的你也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