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园地

助教专访 | 余慕怡:慕贤而往,怡然自得

发布时间 :2018/03/23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学术”是余慕怡为自己选择的一个关键词。

跟随李建中教授做关键词的研究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从文艺学学科专业的文论关键词,到中国文化这个大天地的文化关键词,即使已经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余慕怡觉得自己对于本学科的知识解码仍然如同大河饮水,取一瓢饮尚且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拷问和琢磨。

“就像一只俯身于大象身上的小蚂蚁在一点一点探查大象身上方寸之间的皮肤纹理,探求的是最为基础且细致的‘小’问题。”这是余慕怡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的评价。

而与这种“细精密”相对而言,要说做的“高大上”的课题,她认为当是参与的李建中老师“中国文化原典关键词研究”,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以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和关键词为研究对象,目前课题的成果已经整理成书——《中国文化:元典与要义》,囊括了30部文化经典和100个文化关键词,”中国“、”原典“、”经典“这几个厚重的匾额那么一下,便是可以感受到课题意义的严肃性和深刻性,参与其中如同经历了一场高大上的文化探求之旅。但是“高大上”的同时,学姐认为《元典与要义》又是接地气的,是亲切的,只要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尽情享用这顿文化盛宴。


9633

谈到李建中老师时,余慕怡的答复让我们有点意外,李建中老师可能在我们的第一印象中是一个严肃正经的学术大家,但是在她言语中勾画出来的赫然是一个“软萌”“有趣”的老师。

“这份‘有趣’,源于老师对生活葆有永不枯竭的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在与老师的相处中乐趣的彩蛋会不时砸中我们。就说说最近我感受到的‘趣’吧。今年教师节李老师在微信朋友圈把大家写的祝福小卡片摆成心型美美晒了一张图,可能大家不能感同身受,但当时我分分钟觉得这就是一枚90后软萌系语文老师呀!”

当然,李老师在学术方面的态度也是很值得学习的。余慕怡说,可能回忆起高中课本的《庄子·秋水》,大家脑海中闪现的是魔性的无趣的全班诵读,但是李老师的《庄子•秋水》课堂却是在东湖之上,荷塘红鲤之畔,学生们围坐在老师身边,仿佛自己就是庄子,亦乐做那执着于“不知鱼之乐”的惠子,当时与孔子同弟子浴乎沂水,风乎舞雩之景无甚区别。个中趣味,令人终身难忘。李老师还在课末慷慨献出了美食彩蛋,大家真是身心餍足。


DD31

“助教”这个身份对余慕怡来说并不陌生,在硕士阶段她也是担任过李老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助教。而在“助教”这个身份的选择上,她也有遇到过一些不理解,有些同学朋友曾调侃过,认为她作为已经进入文艺学专业领域的博士,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本科生基础的概论课程担任助教,除了分担老师的工作,解答学弟学妹的困惑之外,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纯粹是浪费时间。但余慕怡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余慕怡认为助教工作给她带来的帮助和启发远远超过这个工作本身。回归到原点来量化这个“职位”的实际效用,如果想当老师,助教无疑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是难得的课堂实践机会。而更深入来讲她感受到的最大帮助,就是自己自我思维与意识的转变:“这种转变无论我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一种财富,就像万能动力。‘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通识教育大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助教之旅是我自己对‘通识‘和‘教育‘理解的颠覆之旅,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颠覆,当然这主要是对于作为学生的我来说的,因为这让我能够反思自己该怎样‘受教’,怎样成为一个真正接受过‘教育’的人。”

她还特意提到,与硕士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助教不同,这次“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下的“新助教”,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从前传统模式的助教,更像是升级版的高中课代表,主要的任务就是上传下达和答疑解惑。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新助教则有所不同,除了做好传统助教的基础性工作之外,她的工作重点是在于协助授课老师开展小班讨论。可以说,助教真正成为了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做好授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不仅要助“教”,还要助“学”,一方面通过讨论课能动地将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贯其中,以促进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开始学习;另一方面,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掌握程度等等反馈给授课老师,协助授课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计划。第二,是做好自己的“中间人”,她提到刚上完第一次讨论课后有学妹问她有什么体会,当时她的回答是:“我对自己助教的身份有了新的理解,在讨论课中助教既是老师亦是学生,双重角色需要不断切换,且要自如、适时、适度。”

可能有人注意到介绍中在“助教”二字前面的“70分”,这是余慕怡给自己在去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助教经历的评分,在她看来这个70分已经是较为宽容的打分了。

这个70分是怎么得来的呢?

基础分有60分,她认为自己在助教工作中,因为心里一直对这个“职业”有着很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这种浓厚的热忱和责任付诸于行动中就不由自主地形成了对这份工作的敬畏。完成基本的辅教工作,组织好每一次小班讨论,确保讨论课堂顺利进行,她中规中矩完成了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基础分打到60,算是一个及格的助教。还有10分来自于同学,小班讨论的课堂模式意在推动同学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信表达,让“讨论”这种形式成为促发大家拥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的催化剂,学姐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她的引导重点也是在同学们思维方式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识的升华上。而通过几次讨论课,这些所希望的转变都或多或少出现在了同学们身上,所以学姐认为这些来自同学们的小小成就感可以给自己加上10分。

谈到扣除的三十分余慕怡也觉得很合理,她觉得自身在知识储备、思维意识上以及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沟通技巧等等都还在起步阶段,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识课程助教,路还很长。


5B26

在我们的访谈的最后,余慕怡阐发了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关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技、艺、道的讨论,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专业性的‘技艺‘,又如何对待博物万通的’道‘?我想,追求大道之道是每个“受教”者心中必须拥有的意志,或者说是一种信念,就像’吾更爱真理‘一般,个人对于大道的追寻,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自己对于知识的主动掌控,唯有如此我们今天所受教的一切才能成为未来生活的储备粮,无论未来的我们身处何方、在什么职业上,这些也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与此同时,她又做出了邀请,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士能够加入通识课程助教团队与自己一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