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 执着与超越执着(学术海报展示)

发布时间 :2021/12/1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课堂百花齐放,教法学法的不断创新与尝试,都围绕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进行,从而达到“成人成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此次的推送,来自于《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坛经》的小班研讨,由法学院2班3小班4小组通过制作学术海报的新颖方式,完成了对执着与超越执着的探讨,既走进了思维的深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同样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成员及分工:

法学院2班3小班4小组

神秀与执着——何航琛

惠能与超越执着——林思茵

执着与超越执着——魏颖

海报制作与发言——乔思雅、刘乐萱

指导老师:刘迪

助教:万利

研讨题目:就神秀与惠能的两首偈,谈谈你对执着与超越执着的理解。

研讨方式:学术海报展示


Image

Image

01 神秀与执着

     

刘乐萱我来讨论一下神秀与执着的关系。首先介绍一下神秀的生平,师从弘忍,博学多闻,虽未继承五祖衣钵,但在不断修行传法过程中获得北禅宗的名号。接下来解读一下神秀的偈的意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把身和心分别比作菩提树和明镜台,菩提树是本心自觉,明镜台是本心之照。虽自性如明镜般清亮,无奈沾染尘俗,为了保持清净的佛性,需要勤于修行,拂去妄念。


为什么说神秀执着呢?本偈的前两句分别以“菩提树”与“明镜台”比喻“身”和“心”,在这个比喻中却明显既肯定 了“身”与“心”的“有”,又肯定了菩提树与明镜台的“有”。这是对“有”的一种执着。所以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完全是针对神秀执着于“身”与“心”。神秀接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正因为他认为 “身”、“心”就是菩提树与明镜台了,那又由谁来拂拭这“身”与“心”呢? 神秀的“悟”倒多出一烦恼来。因为不能把“佛性”执为任何的“有”,它本身是清净不染的,所以《坛经》上弘忍才说神秀“只到门前,尚未能入”。通常世人将神秀的法门叫做渐悟,与惠能的法门“顿悟”有所不同,因其业力【善恶报应之力】不允许,慧根较次,更适合一步步通过持戒修福,来把业障消除。此时的神秀是不成熟的神秀,在他不断修行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五祖的衣钵,但其逐渐放下我执,放下对名利的追寻。


下面的故事可以一窥神秀作为高僧的胸襟:当武则天要请90岁的神秀禅师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对武则天说:“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这是惠能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皇帝的耳朵里。自此,就有了“南能北秀”的说法。神秀对相的执着让其得到弘忍的一句“只到门前,尚未能入”,但他还在不断修炼自己,循序渐进地以修行换取放下执着,六祖惠能也并未否定“渐悟”,法门没有好坏,关键还是在于超越执著。


以下是我负责的海报板块:


Image

B36E7


Image        


Image        
Image        

02 慧能与超越执着

     

Image

F82B9



乔思雅:看完神秀与执着,让我来带大家一起看看惠能与超越执着吧。《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显然,未能离相,则不达佛门境界。而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惠能大师,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了悟佛法大意,对相有着超越执着的境界。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具有深刻的意义。惠能传承弘忍的衣钵,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对岭南、边区以及海外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原皇室的很大尊重。著名的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谈禅。之后曹溪禅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惠能的思想核心为顿悟自性,见性成佛。


《坛经》认为,人的悟性本自有之,但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容易陷入偏见或谬误之中。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扫除那些固执的偏见,从而我们才可能正确认识世界本然真理。一切世间万法,究其根本,不过是随因缘和合而成的假和之相。若执于此假和之相,必心为形役,流浪生死;唯有回归本心,常驻自性,方能脱离苦海,永断无明。惠能即向心寻求菩提,自我求真,自我求佛,亦至无相、超越执着的境界。


禅是一种超脱的学问,以一种大空明的心境体会着世界的本真形态,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超脱和通透。心中无执,无物,何以染尘埃呢?

以下是我负责的海报板块:


Image

7C5EE



刘乐萱现在我们大致了解了神秀和惠能的经历和他们的思想,让我们再继续探讨一下执着与超越执着的关系吧!


乔思雅:执着就好比量变,超越执着则是一种对质变的追求,要想真正实现发展,需有执着的精神,更要有超越执着的勇气,达到二者的统一。

Image        


Image        
Image        

03 执着与超越执着

     

Image


13E0A7


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中说“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着,欺诳世间作法形象,所说实是非法。”白居易《传法堂碑》中道“凡夫无明,二乘执着。”提到执着,我们更多的想到对某种事物的追求不舍,想到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


的确,专注的追寻、热情的投入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达到既定目标的必备要素,然而只懂得执着,很容易走向固执或者拘泥,难以实现突破。神秀执着于相,“只到门前,尚未能入”,未至离相之境界,仍需不断修炼自己以修行换取放下执着,以达脱离凡俗之道。由此看来,我们也要具备超越执着的能力,跳出固执,在超越中使自己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以真正实现发展。正如惠能应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唯有抛却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通过神秀一偈,我们看到了其对心相与物相的执着;而透过惠能一偈,我们感悟到超越执着的必要性。所谓执着与超越执着,其实可以类比量变与质变的过程。通过执着,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充实自身,夯实基本,而到达一定程度之时,我们又要及时超越执着,勇于跨入新的境界,以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就好比我们阅读经典,感悟先贤哲思,通过对前人思想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但要想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与心境的改变,我们更应积极思考,在前人思想之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方能内化于心。做到执着与超越执着的辩证统一,才能踏上保持进步、不断发展之路。


接下来,我们看海报的第三个板块:


Image

7E4EB


Image        


Image        
Image        

04 指导意见

       

Image

A7845



第四小组从三个层面——神秀与执着,惠能与超越执着,执着与超越执着的关系很清晰有条理的解读了执着与超越执着,内容很丰富,理解到位,例子的引用也很恰当。其中第一张神秀与执着的学术海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板块分的很清晰,既有文字,又有思维导图,还有比较合适的颜色区分,让大家看的很舒服,就是字和框线的距离可以稍远一些,免得显得局促,第二张惠能与超越执着也是这个问题,第三张就处理的很好。

Image        


文字材料:何航琛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