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时代的两大弊病: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

发布时间 :2022/06/01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AEF19


编者按:席勒集中谈到审美活动和“游戏冲动”,其目的最终是为了革除时代的两个弊病:人们或沉溺于感性与偶然的世界,为感官和物欲所支配,盲目前行;或成为社会原子式的人,被禁锢于机械理性和规则之中,失去创造力与活力,无法自由多元地发展。2022年5月17日,人文导引课《审美教育书简》经济与管理学院2班第5小班第四小组的第七次研讨,结合拜金主义和从众心理,沿着“问题——成因——方案”的路径层层剖析,思维缜密,勇气可嘉。


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2班第5小班第四小组

大班教师:陈溪

小班助教:刘燚爽

小组成员:陈秋红(组长)、胡晶晶、邢浩哲、詹文厚、顾希雨

小组题目:时代的两大弊病: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



Image        

01 课前讨论

       

Image

24648

 


在老师公布小班课讨论题之后,由第四小组组长陈秋红同学组织进行课前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当下较为普遍的生活现象作为讨论的选题,包括饭圈文化、刻板印象、从众心理、拜金主义等,并选取“拜金主义”“盲目从众”两个典型现象作为研讨对象,这两者对应的是“感性冲动”“理性冲动”两大弊病。

Image        


Image

Image        

02 课堂展示

       

问题的提出:时代的两种弊病


Image

11D41



第四小组的邢浩哲同学首先对席勒提出的时代中存在的两种弊病——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联系现实,列举了与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紧密相关的两个社会现象。


感性冲动:人们或沉溺于感性与偶然的世界,为感官和物欲所支配,盲目前行。与之相符的一种现象便是拜金主义。社会中的部分人由于对于金钱片面的主观认知,错误地将金钱视为全能神一般的存在,认为自己有了金钱便可以无所不能,生活完全由获取金钱的欲望所驱动,丢弃了许多身为人类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便是典型的人们为感官和物欲所支配的现象。


理性冲动:人们成为社会原子式的人,被禁锢于机械理性和规则之中,失去创造力与活力,无法自由多元地发展。与之相符的一种现象便是从众心理。古斯塔夫·勒庞曾在《乌合之众》里对于不经缜密思考便跟随大众想法进行了批判:“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智力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感,愿意抛弃是非观念,用智商去换取那份令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社会中的从众现象也不皆是盲目从众那样严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从众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共识具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的影响,大多数人会接受已经形成的社会共识,跟随大众的思维惯性,对事物做出评判,在潜意识中减少与其不同的思考方向,自己的思维或多或少都会被束缚在既定的框架中,从而减少了创新型思维,失去了一定的创造力。这便是典型的人们成为社会原子式的现象。

Image        


原因分析:个体与社会


Image

FE71



接下来,詹文厚同学通过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为大家分析了“被感官和物欲所支配”和“被机械理性和规则禁锢”这两种社会弊病的根源。


首先,他从个体出发,揭示了两种弊病的认识论根源。他认为,我们直观中的现象世界直接构成我们的感性认识,这个感性世界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来表现出来的;而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入,我们就能够认识到现象世界的本质,看到无数偶然性掩盖下的必然,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如果一个人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否定或者不愿去了解理性的重要性和实质,那就会为感官和物欲所支配,走经验主义、盲动主义的路子。然而,如果把理性就这么当作了世界本来的样子,将必然性看作是一切,否认感性认识的真实性,就坠入了机械理性的禁锢之中,就盲从于各种规律和规则,走教条主义、宿命论的路子。只有科学认识感性和理性、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才能直接避免这两种错误的思维。


然后,他指出,当两种弊病作为一种社会上的常见现象而出现时,我们就必须深入社会去寻找它们的根源和必然性。一方面,人们只有吃饱穿暖才有余力去从事一切关于“美”的工作;高尚的故事终究是少数,对于现实的大多数人来说,满足生存需要是压倒一切的。我们必须承认,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这就是人们被感官和物欲所支配的根源。另一方面,人的一切行为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总是被各种自然和社会的因素所制约。社会的规定性作为人的本质所在,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各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像道德、宗教、法律、政治、风俗、习惯、家族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等等,它们都直接制约着人的一举一动。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些规定性神秘化了;因为他们无从思考它们的本质。这也就是人们被机械理性和规则所束缚的原因。


詹文厚同学认为,如果社会不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两种弊病将困扰着我们,直到永远。

Image        


解决方案:审美的“游戏冲动”


Image

1203B



胡晶晶同学指明上述两种人要么囿于感性的盲目,要么为理性所禁锢。她阐述了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提出的“游戏冲动”概念对解决这两种问题具有较大借鉴意义。“游戏冲动”是基于分别对“感性冲动”和“感性冲动”的扬弃而呈现出的对现实生活既理性又感性的超越性的审美观照过程。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看,审美的“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是现实审美活动的两极,具有理性之冷和感性之热的偏颇之弊,而“游戏冲动”恰恰剔除了“感性冲动”的肤浅和盲动,摒弃“理性冲动”的抽象和冷漠,既能够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又能够凌空驾虚地超越尘俗,亦即实现了生命主体的理性自觉和感知灵性的高度统一,也就是海德格尔谓之的“诗意的栖居”意境。


在具体操作上,胡晶晶同学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对于那些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盲目追求自由以致受物欲支配的人,应该让理性而高尚的人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席勒的话说,“需要将任性、轻浮和粗野驱赶出他们的娱乐活动,无论在何地遇到他们,都应当以高尚的、伟大的、富于精神的形式以及杰出事物的象征包围他们”。这是精神上的监督,考虑到物欲支配作用之大,我们也要采取制度上的措施,比如加大在约束个人行为规范方面的惩罚力度,以示警诫。


而对于那些囿于机械理性与规则、失去创造力的人,可以向他们传达“自由”的观念。席勒认为人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荒蛮、蒙昧、以及席勒最向往的第三阶段“一个人性的联合体,激情与理性联合在一起,自由与需求联合在一起”。诚如詹文厚同学分析的,承载“理性”的人,裹挟在宗教、道德、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洪流中,庸碌麻木,丧失个体的存在与自由。这是文明的弊端,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美学教育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没必要像席勒说的那样建立一个新的“美的文明”世界取代当下,但是美学教育却是必要的。它可以改变理性作为追求功利的工具的现状,从观念上进行纠正,旨在让人们于追求美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与价值。当“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人们就不会汲汲营营只为金钱与名利,我们鼓励创新的政策才不会只能束之高阁。

Image        


Image        
Image        

03 课堂讨论与总结

       

顾希雨:在本次小组研讨中,本小组依次从介绍举例、原因考察、改造方案三个层面来分析席勒提出的“时代的两个弊病”,较为全面的剖析了这个问题。通过本次讨论我们了解到,虽然当今一代普遍地戴着两个弊病的镣铐,我们仍可以结合过去的经典及当下的现实,理性分析其动因,寻找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指导自我与他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正如席勒在《书简》中提到的那样:让审美教育为人类带来自由。


陈秋红: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想法,深入思考探索过度“理性”与“感性”的问题,也得出了能够令人信服的结论与方案,小组的各成员无论是在课下讨论还是在课上展示中都积极参与。但也存在些许不足,比如在第一部分讲解“时代的两种弊病”时,仅是文字讲述有点乏味与空泛,在观看其他组的展示后我们发现,或许采用引用视频的方式来对此部分加以阐述,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刘燚爽(助教):从古至今,世间从没有停止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有人认为,《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屈从命运摆布,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决然和勇气,是感性的代表;而《孟子》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是理性的代表。然而极端的感性让人感情用事,极端的理性让人裹足不前。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性与感性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呢?


第四小组按照“时代的两种弊病—产生弊病的原因考察—解决方案”的思考逻辑给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答案。通过概念解析和循循善诱,他们认为:

(1)对于那些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盲目追求自由以致受物欲支配的人,应该让理性而高尚的人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对于那些囿于机械理性与规则、失去创造力的人,应该向他们传达“自由”的观念,“让审美教育为人类带来自由。”


康德说:世界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让感性与理性中和为一体,敬畏与喷张,恰当表达,因时而化。

Image        



文字:经济与管理学院2班第5小班第四小组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