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来自19级弘毅学堂数学专业的闫旭同学,结合自己学习《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坛经与悟性》的体会,将儒释道三家学说与苏东坡一生坎坷及心路历程相结合,写成了这篇短剧,梦回论道,穿越言悟:该担当时担当,该放下时放下,摒弃执念,健康生活。
梦回论道(独幕穿越剧)
2019级弘毅学堂数学专业 闫旭
设定时间:元丰五年十月十五日夜
(注:剧中人物的语言设计均为作者本人创作,参考诗作会用蓝色文字在后面加以注释,方便考证。同时,人物情感表达依据需要用圆括号在后面加以标注,便于理解。本文主要参考评书类文献:《黄州突围》、《从<六祖坛经>看“顿悟”与“渐悟”》)
【旁白】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忧伤、凄怆)(建议伴昆曲,做基调)(《卜算子》)
【东坡】哎呦,大哥……对不起,对不起……(醉意、惊恐)
【醉汉】滚、滚、滚!没长眼啊,兄弟们继续啊!(嫌弃)
【东坡】没事……没事……你们继续、你们继续……(抱歉、醉意、欣欣然)
【旁白】只见东坡踉踉跄跄穿过这片嘈杂的乡村酒肆,形体潇洒、放浪自由,再也不会因为他人的指责或辱骂而委心改变自己。(自然)
【旁白】这位乐天派的大文豪自从发配至黄州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虽往往为醉人所推骂,然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此时的他多么希望有几个知心的朋友陪他聊聊啊,看看他眼中的蓝天白云、听听他心中的青山绿水。(惋惜、浪漫)(《答李端叔书》)
【旁白】就这样,他醉了,醉倒在雪堂桥边,醉倒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抒情、浪漫)(《后赤壁赋》)
【庄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好诗,好诗……(吟诵、欢快)(《临江仙·夜归临皋》)
【东坡】你是谁?怎会驾着这大鹏自北而来,还吟诵着我的《临江仙》?(疑惑)
【庄子】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呀,你招之不来,挥之不去!(沉思、傲娇)
【庄子】前两句写得更好:“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而且呀,我还知道这前一句你是杜撰的我。(浪漫、傲娇)(《临江仙·夜归临皋》)
【东坡】道何得而有乎?……天地之委形也。你莫不是庄周吧?(惊异)(《庄子·知北游》)
【庄子】哈哈,世人皆叹我庄周心热眼冷,却不料你东坡也这般袖手旁观!(《庄子独见》)
【东坡】“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多情却被无情恼。”你可知我已过知天命之年,这把老骨头还能为朝廷做些什么呀!况言之,我竟还不知自己心心念念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世人皆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能告诉我吗?(无奈、伤感)(《蝶恋花》、《诗经》)
【旁白】“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当东坡年初念出那句诗时,谁又能懂得他内心的那份挣扎与无奈!(自然、惋惜)(《离骚》)
【旁白】正当东坡与庄子聊得深入时,只见一位长眼高颧骨、头骨略显凹陷,但却又高壮挺拔的一位儒生含笑走来。(自然)
【庄子】老兄啊,你怎么又跟我走来了?(含笑)
【孔子】有你的地方自然少不得我呀,我见你们聊的热闹,就来听听。我猜这位不就是名扬后世的苏东坡吧!
【东坡】“河目隆颡”、“首上圩顶”;这位应该是孔丘老师吧!(迟疑)(《史记》、《孔丛子》)
【孔子】果不愧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大文豪。没错,我就是孔丘,庄子的老朋友了。(苏轼对联)
【东坡】老师,你是知道的,自儒学创始之后的每一位学生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但为什么我没能从中收获到满足以至于快乐,这样的追逐留给我的似乎是无尽的苦恼无奈,是什么支撑着你知其不可而为之?(无奈、近乎崩溃、惆怅)(《论语》)
【孔子】这个问题我也总听人问起,不过在回答之前,你要先回答我几个问题。(自然)
【东坡】老师请讲。(自然)
【孔子】大家好像都认为我和庄子是死对头,你怎么想的?(微笑)
【东坡】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沉思)(《庄子祠堂记》)
【孔子】【庄子】四目相对,会心而笑。
【孔子】看来你的理解庄子还比较同意,如果你不考虑我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你觉得庄子于我是什么关系?(自然)
【东坡】我还记得你与长沮、桀溺之间的对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所以你应该不理解庄子的这种思想。(笃定)(《论语 微子》)
【庄子】(对【孔子】)老兄啊,看来他和你年轻时一样,执念太深啊!(戏谑)
【东坡】怎么不是?“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执着辩解)(《贾谊论》)
【孔子】那我问你,我对子路说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微笑、自然)
【东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肯定)(《论语 微子》)
【孔子】那你再想,我曾与多位弟子席地而坐,共谈理想,你可曾记得我赞同谁的观点?(循循善诱)
【东坡】当然不会忘,是公西华。他说的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浪漫、沉思)(《论语 先进》)
【东坡】你的意思,我似乎懂了!你最高的理想其实和庄子一样,并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你看中的是最后的结果,是天下之大道,最后每一个人都能自由而欢乐。但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在考虑问题,正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文明的进步需要开拓者,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但你的内心其实和庄子一样,都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醍醐灌顶之感、豁然开朗)(《论语 微子》、《前赤壁赋》)
【孔子】当信仰不能以情感作为基础时,就只会流于空洞!支撑我前进的不是冷冰冰的荣誉和权力,而是对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热爱。(动情、热烈)
【东坡】士穷乃见节义。老师的意思是认为我还可以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这个荒芜的社会再增添一些力量,对吗?(笃定)
【庄子】东坡啊,老兄说的也比较明白了,其实他的思想也是经历过一些转变的,只不过这些转变需要时间,也需要经历。现在的你或许十分困惑,或许十分无奈。但逐渐得会明白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历史的发展往往不受当时代单个英雄的影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百姓才是其推动者!(自然)(《庄子 外篇 天地》)
【孔子】这些想法其实在颜渊去世之前我从未想过,我觉得自己的力量足以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颜渊走后,我只觉得时间越发的不够用,后继无人的压迫感自然而来,这也是后来我为什么选择专心教育的重要原因!该担当时担当,该放下时放下!物我为一,在这一点上,我是赞同庄周的。(开导式,循循善诱)
【庄子】(对【孔子】)老兄,今天聊得够多了,这些道理都告诉他,怕他一时间接受不了,毕竟这些你也是不惑之年才知道了,黄州这些经历会让他学会的。
【孔子】那走吧。(对【东坡】)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有时间再聊吧,我们先走了。
【旁白】东坡只缓缓从梦中醒来,待他左右看时,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只听远方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东坡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于是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舟而西也。长啸之声渐远,东坡亦重新就睡,在梦中,他遇到了一位道士和尚,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浪漫、自然)(《后赤壁赋》)
【弘忍】赤壁之游乐乎?(戏谑、微笑)(《后赤壁赋》)
【东坡】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欢快、热情)(《后赤壁赋》)
【弘忍】庄周梦蝶,不知庄周之梦蝶,亦或蝴蝶之梦庄周尔,你我岂有分乎?(戏谑)(《庄子 齐物论》)
【东坡】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我非子,怎知子之所想?(疑惑)(《春宵》)
【弘忍】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吾乃禅宗五祖,弘忍是也。(自然)
【东坡】可是传衣钵于慧能者乎?
【弘忍】老衲正是慧能之师,但却从未传法与慧能。
【东坡】怎会没有?《坛经》所记您的确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困惑,怀远)
【弘忍】《坛经》为慧能及其弟子所作,其间所记传法之事大抵是为堵众人之口尔。不过是后来慧能南宗一派影响力更大一些,所以这种说法也便深入人心罢了。(怀远)
【东坡】这样说来,难道你到最后传法于神秀大师?可神秀自言修行不够,你并未将衣钵传于他。
【弘忍】神秀虽是谦虚之语,不过我确实并未将衣钵传于任何弟子。(怀远)
【弘忍】如果最终我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弟子传法,你觉得会是神秀还是慧能?
【东坡】愚以为慧能悟性高于神秀,故传法于慧能。(自然、疑惑)
【东坡】余记神秀当时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所作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以此观之,慧能突破物我之分,境界更高!(笃定)(《六祖坛经》)
【弘忍】此言差矣,仅从此偈并不足以判别慧能与神秀悟性孰高孰低。神秀幼年遍学经史,功底深厚,他虽五十岁随我学法,却深习《楞伽经》与《文殊般若经》,我的门下,无人可出其右。东山之法,尽在秀矣,这也是我将他推为首座的原因。
【东坡】怎会不能?后世皆称慧能南宗“顿悟”之法更接近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本质,晚辈不解。
【弘忍】顿悟与渐悟本就是从上面两首偈诗中抽象出来的说法,“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本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罢尔。禅宗有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自然,循循善诱)(《六祖坛经》)
【东坡】文字之语,不过是以手指月。玄妙、精深的佛学思想被言语框架化之后只会显得具象而空洞。换言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禅学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文字的永恒反而会限制人们的思考。
【弘忍】此正道矣!在一脉单传的传统中,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先师至少会保证三代之内难出高徒,试问达摩祖师之后,有谁还记得慧可、僧璨、道信?他们所悟无不有着达摩祖师的影子。如此以往,佛门禅宗如何得以永续发展?
【东坡】自此观之,慧能之后实际再无单传,所以您之此举在于打破传统,使得人人皆可传法,是这样吗?
【弘忍】达摩祖师在传法于慧可时便有一偈,曾道传法至第六代时,便只传法,不传衣钵;"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怀旧)(《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东坡】佛法所言一花一世界,从释迦牟尼到迦叶尊者,再到达摩祖师,以至您弘忍之后,实际上完成了播种、生芽、出苗、成树、开花的过程。而慧能与神秀,实际一花一叶,实际无高低之分,更无主次之别,只有分工不同。
【弘忍】犹如法印与心印,二者均不可或缺:只注重法印的结果是穷极其理、浮于名相、经文四万、真伪相杂、极难亲近;只注重心印的结果是浮躁之气大胜、只学一句、便自觉了正开悟、空谈高下、自觉最为根本,容易形成对佛教一知半解的门外汉。
【东坡】这样看来,可以说禅宗真正的中国化是从您开始的,你对于禅宗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弘忍】我不过是个引路人,真正中国化的开始是从慧能开始的,他对于佛法传播的作用比我大些。
【东坡】何以见得?
【弘忍】记得最开始时,慧能来向我求法,我只知他是是岭南人,又是揭獠;念之难以成佛,故不愿传法与他。不料慧能悟性极高,直辩驳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瘘(音漏)撩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在慧能之前,禅宗传法,多以《楞伽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为传经秘本,但是由于文字艰深难懂,只有那些学问极高的人才有机会悟得法门;但是自慧能之后,《六祖坛经》简单通俗,同时又能阐述佛法内涵,不仅统一了法印与心印之说,而且对于佛经的通俗化、普遍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六祖坛经》)
【东坡】《坛经》开篇所言便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提出直接从见闻觉知中去悟入的法门无疑对普通人更为适用。(醍醐灌顶)(《六祖坛经》)
【弘忍】你说的不错,其实刚才你和庄孔之言我也听到了,禅宗也并非大家所想是追求苦行僧似的生活,和儒道一样,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图破壁,为的就是寻找能使得天下苍生安乐祥和的不二法门。
【东坡】我明白了,道家为我们指明了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形态;儒家为此强调统治阶层的领导力,而禅宗则更强调个体本心的平静安定。
【弘忍】是这样的,不过每一种学派的形成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在经历着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如每一个个体在一生的各个阶段他的选择和信仰会稍有不同,承认这种差异性是必要的。
【东坡】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音挠)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得罪以来,夙夜忧患,恐惶惶于人间而无所得,回首望之,甚觉幼稚,已至此赤壁之游,不过高歌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惋惜)(《呈李端叔书》)
【弘忍】“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开导式)(《六祖坛经》、太虚大师)
【弘忍】阿弥陀佛……老衲告辞(欣慰)
【旁白】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这一切,使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黄州突围》)
【旁白】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东坡已是好命。(《黄州突围》)
【旁白】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黄州突围》)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