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 文学艺术中的庄子

发布时间 :2020/06/1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主讲人:李亚萱

ppt主制作:喻诗颖
ppt修改:余涵远  
资料搜集:徐颖琪 崔傲雪 张铖钰 余涵远 杨瑞琪

指导老师:谢辉(测绘 2小班)


   


文学艺术中的《庄子》


无论怎样解析《庄子》,其本意大概只有一个,即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庄子》中的根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最基本的范畴,它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铺垫。以“道”的本性为出发点,庄子提出要安命无为,它是追求生命自由的一个理想手段,是“不知吾所以然而然”。而安命无为的目的,便是要达到“逍遥而游”的生命境界,万物皆可遗忘,身处动荡而不动心,保持虚静,逍遥。而“得道”之后,便可以成为“至人”,也就是“真人”,这可以说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终极目标,“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首先从诗歌说起。诗歌中我们选择比较有代表性和对比性的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和阮籍。


首先来看陶渊明。“自然”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是一种抽象的客观本体,而不是现今常表达的如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借用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讲到的‘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在东晋时期,老庄哲学和隐逸风气盛行,陶渊明成功的将“自然”提升到美的境界,并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体裁。比如这一首饮酒,从景入情,袒露的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对于山水的描绘仅限返璞归真,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undefined


再把目光投向阮籍。阮籍著有《达庄论》一文,全面深刻地概括了庄子思想的精髓以及自己的领悟,从庄子的齐祸福,一死生,到“秋毫为大,泰山为小”的相对主义,更有对于庄子理想社会的描述。首先抛却诗词,把目光放于阮籍本身,阮籍继承了庄子理想人格的概念,如《大人先生传》中写到的“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与庄子的契合之处。庄子与阮籍的理想人格都是追求自由精神。但是,阮籍虽师承庄子,却具有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个性精神,这是与他身处的时代有关的。阮籍目睹文人学士遭受的迫害,自由理想人格的建构可以说是阮籍在黑暗现实的重压下的一种无望的企求与自我的安慰,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压抑,让他试图在虚幻的世界中找寻自由,以至逍遥游仙境界。像《咏怀诗》其一,“谁言万事艰,逍遥可终生。”体现出其逍遥终生,飘飘若仙的追求。阮籍其诗的寄情天地,追求仙隐其实是逃逸现实的无奈选择,寻找精神出路,在逍遥的背后隐含悲苦之意,其中蕴含庄子自由理想人格,但是与庄子追求的相比还是可以看到世俗的影子。


其次,庄子的思想对于绘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对于中国画家,要讲究“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画家的“自我”以自由伸张,思想感情是“返璞归真”的,这种内敛于心不张扬、无形无界的境界也是创作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明朝董其昌在《画旨》中说:“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画家在创作时追求心灵的涵养与开阔,人格也就自然提高和升华了,这是中国画的核心思维,体现了庄子悟境的思想内涵。


undefined


在中国画创作中,绘画题材不受限制,绘画内容或繁复或简洁,创作形式或工笔或写意,描绘对象或景物或人物,表现形式或虚幻或客观。不同的画家可随自己兴趣创作,因此中国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且拥有众多的流派、画法。因此,庄子思想奠定了中国画千变万化又不失核心思维的格局。


《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的故事集中表达了自由通达、观心无我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苏轼在《书晃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中说的“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正是体现出作画时无我的精神境界。中国画创作很重视作品的艺术格调与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精神境界会随着笔尖而外化于作品之上。心中旷朗无尘,方有可能接近于“无所待”的状态,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本体,从而创作出格调高雅、气象宏阔的艺术作品。因此,如庄子美学思想所呈现的摒弃世俗计较,开拓胸襟,对于中国画创作至关重要。


undefined


庄子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一种空明的精神境界,“道”就存在于这个空明的精神领域中。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


“澄怀味象”的意思是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观物象。这深受庄子“心斋”的影响。宋代画家米友仁认为心灵达到虚静,便与自然合为一体,这种看法也是庄子思想的传承。这里实际上是精神境界的描绘,我们也可以看到,庄子思想对于画作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精神境界塑造了画面意境。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粗看满纸烟云,扑朔迷离,具有很强的抽象意味;细看则是山谷幽深,抽象与具象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中国画意境提升开辟了一条新路。


所以说,诸子百家之中,庄子的哲学思想有着浓郁的艺术气质并且独树一帜,对中国画的创作取向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undefined


艺术离不开音乐,音乐中也可以隐含着庄子的境界。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是庄子的“至乐”的标准。要达到“至乐”的境界,应顺应自然,符合万物的常性,而不需要什么人为地添加,否则将导致自然素朴的音乐的破坏。这正是庄子所坚持的无为自然,所以庄子反对“文饰之美”、“仁人之美”和“礼乐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雕饰,不自然的东西。在音乐中也无一例外,礼乐多为繁文缛节。以现今的眼光看,他的思想是有消极的含义的,但也提醒我们,现在的某些音乐,也不仅仅是音乐,是否已经矫饰过多,而偏离了音乐的道路,丧失了原本的面貌。


《庄子——天运》中描述了一部名为咸池的音乐,处于黄帝时代,名为咸池,传说初听恐惧,再听懈怠,最终令人迷惑而不自知。我认为这个音乐其实就是庄子心中至乐的具象,通过它可感受到日月升沉,寒来暑往,四季更迭,这种最自然的运行就是咸池之乐。回到现实,其实很多作品都隐含庄子音乐美学。比如古琴美学思想——大音希声,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民谣,诉说恬淡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