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小班研讨 | 论庄子的逍遥

发布时间 :2020/06/0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作者:张雨恒 张靖怡 李映桥 汪菲菲 余新琛 陆砂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大班授课老师:包向飞


小班研讨助教:周艺琛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统治者却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异常严重。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诸侯卿大夫养士之风,到战国时期更加盛行,大批文人墨客汇聚到各国都城,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

undefined

庄子


战争使得奴隶大量逃亡,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周就正处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


庄子在诸侯混战、争霸天下的社会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后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说到逍遥,我们常人眼中理解的逍遥是什么呢?


常人眼中的逍遥,是列子乘风而行,逍遥于世间;是大鹏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恣肆潇洒,是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豁达潇洒。但是这些在庄子看来,都算不上是逍遥。那么,庄子眼中的逍遥到底是什么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无待”与“逍遥”的关系。


“无待”是一种生命态度,也是一种生命境界,更是一种生命智慧。“无待”与“有待”相对,“有待”指有所凭借,有所依赖,有所依托。庄子认为,人生有所依赖与依托,便会有所牵制,精神便不能得到自由。而“无待”便是要彻底 摒弃依赖,以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无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庄子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无待就是:无己、无功、无名。达此“三无”,才能成就逍遥的人生理想,成为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待人物我一体,不以己待人,以己判物


原文中无己的反例是蜩,学鸠,斥鴳嘲笑大鹏为飞至南冥而准备良久,以自身短见度量大鹏的远见。


undefined


无功——待事不求功利,不过于追求结果

undefined


无名——“名”——与实相对的概念。


对于人而言,名誉,名称,名号,皆是人之名,这会遮蔽人的本性。这与无功有些相似之处,做人做事顺从本心,不求名声,获得名声而不自居,做到不被“名”所限。列子无功、无己,但“自著其名”,彰显其清虚之名,不能做到无名。庄子认为其“犹有所待”,仍未能达到逍遥之境。


因此,逍遥和无待可以互相说明。


人只要有所待,就会对其他的事物有某种依赖,就是不自由的,也就无法逍遥。

逍遥是人在超越了有形世界的限制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表现是“游”,游则无所滞碍,摆脱了所有事物的束缚。


因此,真正的逍遥便是“无所待”。


undefined

undefined

小组讨论中


何为庄子的“逍遥”?


庄子对于“道”的理解比老子又更深了一个层面,他认为,道不等同于“始”,不等同于“无”,而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庄子的“道”和人的生命有关,他是通过心和道的合一,来借助这种合一达到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的心灵大自由,是顺应万物的本性,只有“无所待”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是 “圣人”,这种人不求功于君、不求名于世,没有功名利禄的争夺,甚至忘记自己的血肉之躯,既无烦恼也无牵挂。庄子以这种至高的思想教育人们抛开名利诱惑,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摆脱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的束缚,主张人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灵境界,培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实现人的心灵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undefined

人应该不断的反回本真,澡雪精神,使自己的心灵清澈澄明,只有轻灵无碍的灵魂,才能彷徨于无何有之乡,才能融入于大道当中。通过这样一种以内为外的精神进取,扩大了主体意识的深度与广度。所以,内向虽然要求返回主体,但其实是通过返回主体意识而扩大。


在庄子看来,列子乘风而行,逍遥于世间,也是得有风,才能达到逍遥;大鹏鸟扶摇而上,也是“风斯在下矣”的结果,是有风的扶持大鹏才能够直上九万里;而宋荣子的宠辱不惊,也不过是内外之分比较清晰,没什么大不了的。


undefined

庄子眼中的逍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若能与天地精神往来,驾驭六气的变化,突破疆域的界限,以致于无穷,就不需要凭借什么了。这已经达到了能够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的程度了。逍遥是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描述,这种生存状态一方面和无为、卧寝相连,另一方面与困苦无关。它可以理解为人在超越了有形世界的限制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表现是“游”,游则无所滞碍,摆脱了所有事物的束缚。


庄子追求的是无待。由于六气之辨和天地之正是无穷的,因此这种乘和御也可以说是无乘和无御,也就是说是无待的。游于无穷的无待,是因为自己的无所坚持和执着,也就是无己。无几才可以真正的无待,也才可以逍遥。这也是庄子把无己者称为至人的理由。


小结

庄子的逍遥,是人在超脱了有形的世界的束缚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种逍遥已经摆脱了所有事物的束缚。这是一种顺应万物的本性,顺应“道”的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是 “圣人”,这种人不求功于君、不求名于世, 没有功名利禄的争夺,甚至忘记自己的血肉之躯,既无烦恼也无牵挂。庄子以这种至高的思想教育人们抛开名利诱惑,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摆脱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的束缚,主张人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灵境界,培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实现人的心灵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然规律瞬息万变。什么条件、环境都不可持久,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只有投身于变化当中,将自身的自由、快乐融入到无穷的变化。通过顺应变化而变化。来达到逍遥境界。这种自由和快乐,才是牢不可破的。没有招式,无招胜有招,如何可破?没有条件,自然也不可剥夺我的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