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有感》课堂感悟
经济与管理学院
郭远融
在上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通识课之前,我曾无数次猜想上课的形式与内容:是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的“水课”,还是严肃易挂,让所有同学严正以待的“正课’?事实证明了我想象力的缺乏和武大通识教育课程组的良苦用心:大小班结合,大课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小课讨论积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同学们的共同智慧火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教科书精妙的内容安排,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作为一个来自上海的“文理不分科生“我极少接触除了专业课之外的内容,对物理数学的课外知识与来历起源也因其课程本身的难度而兴致缺缺,几乎一无所知,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从科学的从无到有,从古希腊哲学的思辨而产生的历史起源,编至最新、最尖端、最难懂的相对论,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深入浅出,将几乎没怎么学过物理的我首次带入了新奇的物理世界,而在接触了自然科学的历史之后,我对物理与数学的畏惧感,似乎也因对它们有所了解而渐渐淡化了。更有新奇的生物《物种起源》,神秘的DNA密码,《几何原本》的科学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极大的扩充了我的视野,让我发现了自己全新的可能性。
于此同时,小班课的存在也极大的加强了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教学,在尝试“讲懂”全班同学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小组成员不得不绞尽脑汁,四处寻找题目的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但通识课程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论等艰深的内容连世界上绝大多数顶尖的科学家也不能说完全理解,大一的同学们也只能学个半懂不懂,因为不了解,小班课也很难出现讨论,僵硬的从网上复制下现成的答案,并在课上照本宣科的朗读,难免尴尬乏味。也许课程组可以考虑控制大班课内容与小班题目的难度,同时增强小班课讨论题目的开放性,让小班课更有内容可辩,也让大班课的“干货”更多些。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为之前从未刻意了解过自然科学内容的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