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课程

通识课堂丨非遗进课堂,汉绣展魅力

发布时间 :2022/04/2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很早便听说,汉绣非遗传承人徐凡老师会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课堂,讲授汉绣技法,教同学们如何刺绣。同学们都好期待!今天,终于等来了徐凡老师。这已经是徐老师第四次来蔡磊老师的非遗通识课堂了。


         

         



35CF6


C6266


 

01 汉绣文化

今天的汉绣体验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徐凡老师为大家讲授汉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徐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作为古楚之地,武汉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汉绣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石首市绣林镇、洪湖市峰口镇一带的绣花堤和汉口的绣花街等皆因刺绣集中而得名。汉绣构思大胆,色彩浓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汉绣于1910年荣获南泽会一等奖,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牌殊荣,与苏绣、湘绣等一起被列为中国十大名绣,又以其独特的针法和多变的技巧独树一帜。2008年6月14日,汉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飞针走线

第二个环节也是同学们最期盼的环节是动手刺绣。徐老师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刺绣工具:绷子、绣布、绣线、针、剪刀等,亲自示范如何穿针、拉紧绣布以及各种针法。她的徒弟徐碧缘老师也耐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学们专心致志,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体验着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感觉心一下子静了下来。怪不得徐凡老师说刺绣能让人变得很安静,还真是如此啊!一些同学第一次拿针线,稍显笨拙,徐老师仍然不停称赞,她说虽然有针法的讲究,但不用太拘泥于这些规矩,鼓励同学们自由发挥,一些同学的刺绣被赞为有动漫风格。






DC861

Image    


03 师生互动

第三个环节是同学们和徐凡老师互动。刺绣体验激发了同学们对汉绣文化传承的思考,大家就徐凡老师的从艺经历、刺绣诀窍、汉绣的衰落、汉绣的创新和传承等问题和徐老师展开了热烈探讨。徐老师认为汉绣一定要创新,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审美需求,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徐老师还强调了专注对于学习刺绣的重要。最后蔡磊老师做了评点和总结,她强调不能只是从技艺的层面理解汉绣,而应从地域文化的视野中解读汉绣,了解汉绣背后承载的楚文化的瑰丽和浪漫以及楚人的精神气质,只有了解楚文化,方能更好地理解汉绣“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审美风格。蔡老师还勉励同学们学习徐老师身上体现的专注和执著的工匠精神,她认为这些精神和态度对于同学们为人生、为学术都极为重要。



67031

Image    


课程结束后,一些同学拿走了自己未完成的绣品,或继续绣,或做纪念。相信这一美好的课程已播下汉绣的种子。


蔡磊老师简介

蔡磊,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先进女教职工奖。主要从事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讲课程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民俗学概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等。


徐凡老师简介

徐凡,湖北竹溪人。幼年随祖母、外祖母和母亲学习刺绣,来武汉后经多年努力,创办“徐凡汉绣轩”和“武汉大亲爱文化有限公司”,广收汉绣学徒。作品获2015 年中国汉绣旗袍会第二届全球总决赛湖北赛区比赛的“绣品类”金奖、2017年第6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金奖、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2020年首届全国乡村手工艺(刺绣)大赛暨展示活动优秀奖等。


文案|黄秀慧 葛雨豪

图片|刘子忻

排版丨金茹雪


转载自公众号“武大非遗与民俗研习”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