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属于第一板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一般通识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与视觉文化》。
本课程通过精选中国现代文学与相关联的影视、摄影、动漫、绘画、雕塑、建筑、图像等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审美阐释,旨在促进本科生多向性扩展阅读当今视觉产品的能力,及深度理解经典文学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独立鉴赏文学语言与视觉艺术作品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扩展学生进行文学、视觉产品的创作与批评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增进对中国文学与跨领域艺术、当代前沿文化之间的思考。
鲁迅话剧
课程负责人介绍
张园,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副教授,硕士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都市叙事研究、现当代话剧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研究成果有论著《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近年在《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江汉论坛》等期刊发文若干,主持及参与国家、教育部项目3项,国家汉办项目1项,同时承担国家汉办教材培训师工作。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布
1、视觉文化与文学审美 3学时
2、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 3学时
3、都市文学与视觉文化 3学时
4、中国新诗与视觉文化 3学时
5、儿童文学与视觉文化 3学时
6、实践课:新诗与视觉文化创作 3学时
7、中国话剧与视觉文化 3学时
8、实践课:文学的电影改编与视觉文化 3学时
9、散文与视觉文化 3学时
10、文学与视觉文本 3学时
11、考试课:视觉文化与文学作品 2学时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本课程将多方位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资源,使用视觉时代的信息与媒介技术产品——互联网音视像、现代戏剧、电影、摄影、雕塑、绘画、游戏、动漫等教学素材,并结合相关视觉文化研究的最新方法与成果,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
在课堂组织与互动(或翻转课堂安排)方面,课堂讨论、实践与小组讨论、实践相结合,发掘学生对视觉文化与文学审美的深度阐释、生产、拟创能力。课堂管理与要求上,走动教学巡视管理,要求进行沉浸式学习管理,多进行单人联系、组合练习。实践课程方面,以小组或专业为形式,自制、搜集、联创不同的文学与视觉实践产品。
成绩评定
1)课堂讨论20%
2)实践作业40%
3)期末考试40%
教材及参考书目
《视觉文化导论》,米尔佐夫著,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英)马尔科姆•巴纳德(Malcolm Barnard)著,常宁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文学概论》(修订本),於可训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