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课程

通识课程介绍 | 《当前文学热点与当代文化》

发布时间 :2018/12/0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编者按

NO.09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一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一般课程《当前文学热点与当代文化》。本课程注重追踪当前文化动态,捕捉前沿文化信息,针对自媒体时代文学图景与文学生态的变化,打开前沿性的话语空间,并将这种对于前沿性文学话题的关注与观照同当代的文化建设关联起来,推助学生面对当下的文化建构形成一种“介入性”的文化追求,探求一种积极的文学活动实践路径。


   



教师团队介绍


 


undefined


         

课程负责人

叶李

叶李,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出版译著一部,在《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汉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人文社科核心及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成员

张洁

张洁,笔名昌切,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著有《思痕集》、《世纪桥头凝思:文化走势与文学趋向》、《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与人合译《语言学与小说》。主编巴顿、甘地、卢梭、马克•吐温的自传译丛。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undefined


         

undefined

团队成员

邹小娟

邹小娟,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五年在《东亚文化历史研究》、《阿来研究》和《长江丛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要研究领域是英美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团队成员

邓黛

邓黛,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当代戏剧,教材《欧美现当代戏剧》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在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山妖的奥德赛之旅》等论文多篇,论文《论戏剧的在场性》获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曾与程芸等人合著高等院校文学艺术课程教材《中国戏曲》。

undefined


     

     

 

课程简介


 


本课结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格局的裂变、文艺潮流的变迁以及新兴媒体的崛起对当前文学、文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在梳理中国当前文学发展流脉的基础上,讲授当前重要文学现象、介绍评析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当前文学作品、评述当代文坛的文学流派、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潮及引起文化界的关注、甚至产生“轰动效应”的文艺论争,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勾勒中国当前文学的发展面貌与发展趋向,评价辨析其中具有热点性、前沿性的文学问题。



本课程注重追踪当前文化动态,捕捉前沿文化信息,针对自媒体时代文学图景与文学生态的变化,针对新的技术突破与人类生存图景发生的巨大改变对文学与当前文化造成的冲击与挑战,设置新的议题,打开前沿性的话语空间,既从切实的文学经验与文化感受出发说明当下的文化语境,又展开理论分析,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与研讨,在跨学科综合的思路下理解与探讨新技术介入到文学创作领域以后写作的伦理与标准问题,文学的处境与命运,并将这种对于前沿性文学话题的关注与观照同当代的文化建设关联起来,推助学生面对当下的文化建构形成一种“介入性”的文化追求,探求一种积极的文学活动实践路径。



 

课程大纲


 


01

第一讲 绪论:问题与方法

1、概念与框架

2、立场与视角


02

第二讲 文学的位置

1、位移与异动

2、失去轰动效应之后

3、文学何为?


03

第三讲 社会转型与文学走向

1、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与文化走势

2、新时期以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格局的裂变

3、文学:“寻找回来的世界”

4、融入世界文学格局的新探索

5、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当代文学书写


04

第四讲 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复归与嬗变

1、传统的回归与延续

2、现代理想与“乌托邦”精神的升腾

3、超越现实的“寻根”




05

第五讲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勃兴


1、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2、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文学的自觉与大胆的文体实践

4、先锋的意义:对文学本我的一种探寻

5、先锋的命运与时代精神


06

第六讲 批评实践与研讨

1、小论文:关于先锋文学作品的评论

     小组讨论与教师点评

2、研讨:先锋的“形式”与“意义”

   (问卷、调研、研讨)


07

第七讲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文学

1、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2、宏大叙事的消亡与私人话语的诞生

3、消费主义与欲望化书写


08

第八讲 当代文学的“新生

1、当代文化空间与文学状况

2、何谓“新生代”

3、“新生代”与“个人化”

4、对现有文学秩序与文学规范的反抗

5、“断裂”背后

6、局限与缺失




09

第九讲

电影、电视媒介的扩张与当前文学写作中的“新变”


1、强势媒介与当代文化秩序

2、作家“触电”与作家生存方式的变化

3、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与文学写作方式的变化

教学设计:本讲由于涉及文学的影视化问题,将突出个案分析的比例,采用 2 学时进行影视作品赏析与文学文本细读,在影视作品与文学文本的对照中分析影视改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0

第十讲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图景与文化生态

1、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

2、从传统文坛“一枝独秀”到“两个文坛”并立

3、新媒体与新文类:手机文学、微博写作等


11

第十一讲 研讨:

自媒体平台与当前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

网络文学中的类型化写作。

 结合第十讲的内容,提供两个讨论主题给学生,学生分组后以小组任务的方式确定具体话题,并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发表完后有答辩环节,主讲小组接受其他组的提问并进行答辩。



12

第十二讲 当前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


1、非虚构写作兴起的文化背景

2、非虚构的“边界”与“弹性”

3、非虚构写作的文体意识与写作策略

4、非虚构写作的介入姿态与认识价值


13

第十三讲 文学的尺度与批评的方法

1、以当前引起争议的小说创作为个案讨论文学批评的尺度

2、方方近期创作中的人道主义视角

3、《极花》是歌颂落后的乡村吗?

4、历史进步的观点与文学审美的价值


14

第十四讲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未来文学

1、虚拟现实与文学体验的“重构”

2、人工智能与文学的写作伦理、文学标准

3、未来文学的命运与可能形态

 本讲将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一部分由教师导引,而后由学生设计课程内容、以专题形式分解讲授内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以跨学科组合的方式分成五到六个小组,分别讲授各个专题。最后,由教师与学生模拟高峰论坛的形式,进行对话和观点发表,通过质疑辩难的方式,实现问题的深入探讨。




授课方式及创新


 


课程采取讲授与研讨、阅读与音像作品赏析、任务型练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注重启发引导、注重互动交流、注重过程性学习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参与当下文化实践。本课在教学方式、教学思路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力求将在文学院开设基础课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成效的有益探索加以应用,推陈出新,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教学思路上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宏观把握、具体阐释、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的介入,强调通过读、思、评、写、说诸方面的结合,培养学生对当前文学基本知识的把握以及辨析当前文学现象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课程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加入任务型练习、专题研讨、批评实践、翻转课堂等教学环节,突出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互动应激,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的新形式兼容,影视赏析、文本细读与批评实践并举,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亦能通过研讨、模拟高峰论坛、开展前沿问题对话等形式与教师一起“同创”课堂,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紧密结合,把专业引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充分利用负责人在湖北省作协文学刊物《长江丛刊》担任副主编的社会兼职工作,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为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活动园地,一是扶持引导学生的创作实践,二是有意识地引导本科生选择与当下文学热点和流行文化现象相关的课题,组建科学项目团队,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开展科研活动,在公开发表的刊物推出研究专栏或专辑。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一是利用多媒体,一是注重运用相关教学视频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网上电子学习资源。同时尝试翻转课堂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有效传达讲授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


 


1、考勤:10%  

2、讨论:15%  

3、平时作业:15%        

4、考试:6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於可训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杨剑龙:《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2.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孔范今、施战军主编:《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

6.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下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7.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8.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9.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年版。

10.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