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优秀核心课程 | 易栋《中华乐教导引》

发布时间 :2019/07/1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编者按


为了加强对“武大通识3.0”课程的管理,促进立项课程持续改进,根据《关于对“武大通识3.0”课程进行年度考核的通知》(武大本函[2019]45号),本科生院组织专家对2017年立项的第一批“武大通识3.0”核心通识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进行了年度考核。


苏德超老师的《哲学核心问题》、赵江南老师的《宇宙新概念》和易栋老师的《中华乐教导引》三门课程获评“优秀核心通识课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易栋老师的《中华乐教导引》。

undefined

莲实有心应不死,

人生易老梦偏痴。


叶嘉莹先生曾说:“如果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成为一名教师,也是易栋老师儿时朴素而长久的愿望。这份自小萌发的“教师情怀”引领他走上通识课的讲台,至今已有十七年。在这期间,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与团队一起,打造出一门门备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从《楚辞》到《红楼梦》,从戏曲文化到民俗艺术,课程内容包罗万象、雅俗共赏,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样态。

undefined

琴心诗乐联谊会


在此基础上,融汇多种传统艺文元素,以中华礼乐文化为主线,形成了《中华乐教导引》课程。这是易栋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也随着武大通识教育3.0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课堂上,易栋老师结合多媒体资源讲解诗乐文化之流变、风貌、特征等内容,引导学生从传统视角观照诗乐文化的人文底蕴和审美韵致;第二课堂上,学生们走进古琴文化研究所、戏院、剧场等,聆赏雅乐,研习琴箫,参加各类社团、雅集活动。特邀古琴大师杨青、古琴演奏家张祐堃等专家举办诗乐雅集。汉剧非遗传承人袁忠玉女士加盟教学实践指导团队,到教室和排练厅示范讲解戏曲表演艺术。这一系列举措让文化浸润心灵,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诗乐的怡然与灵妙。


不止于此,课程还设有“琴心诗乐会”“云心水心”“导引古琴”等多个交流群,易栋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沟通学习感受、交流习琴心得、彼此学习、相互砥砺。结课以后,群里依然气氛活跃,持续地成为学生们分享和交流的平台。通识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深广,更在于其绵长。

undefined

古琴诗乐雅集


《中华乐教导引》不仅引导学生领略雅致古典文化,更传播一种悠然雅致的生活方式、弘扬一种崇善尚美的品格,实现艺术与人文的贯通、古典和现代的洽融。在课程中,易栋老师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诗词、戏曲、绘画等具体艺术样式引申至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宇宙观和审美趣味。他认为,理解中国式的学问和中国式的生活需要考量四大维度和五个层面,最终构成雅文化的坐标系,这也是古典文化精妙之所在。但是,感受古典并不是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在现代多元文化中保留一个古典的维度,让现代不失落古典,让古典得乎其宜地存在和延传下去,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独特的课堂形式、易栋老师的修养情怀和中华传统诗乐文化的自身魅力吸引着学生们争相选修这门课程,以至于课堂人数多次调整后仍有同学遗憾并未选上。而有幸选上的同学,也对这门课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性灵教化,是启发式的。

“收获了对传统艺术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很多人生哲理。”

“一种诗乐悠容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对艺术的新的感知。”

“我很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好像不是在一个被拘束的课堂,而是处于一种分享与交流的氛围之下,共同感受诗乐的魅力。”

undefined

汇聚校内外专家的教研团队


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这门课则是他们接近艺术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个工科学生,很久没听到这样有深度的课了。老师用自己的人生观指引我,提升了我的思想深度。”

“我从前是理科生,现在专业也是理科,这是我在大学里唯一一门感受到艺术之美的课。”

来自艺术学院的张天宇同学深度参与、体验了课堂内外的研习和实践,对于课程有着更为全面、丰富的理解。她认为该课程设置合理、内外融通、包涵丰厚;教师讲解贯通古今、风趣涵雅;同学们参与度高、互动积极;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走近诗乐、欣赏诗乐、直至沉醉其中、不断积淀、慨于深情、感于妙赏。在她看来,一门好课不仅能够涵养学识,更能令同学们收获一种古今贯通的思维、严谨热切的态度以及深诚久远的追求,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保有辩证的关于美的体悟、善的思度与真的考量,重视平衡感性与理性、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从而完善人格修养,进入无垠广袤。而《中华乐教导引》完全符合她的期待。

undefined

万林艺术博物馆古典诗乐传承基地


从教师的视角看来,学生的反馈是评价一门课程较真切、客观的话语体系。易栋老师常说:对于通识课而言,通识之用是无用之用,却为大用,关键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幸福感,使课堂体验成为学生隽永的记忆;对于教师而言,自身的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正如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诗:“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这是一个人的“痴梦”,也是一代代人在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