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通识课程介绍 | 《世界文明史》

发布时间 :2018/07/1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编者按

NO.11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一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核心课程《世界文明史》。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世界各主要文明起源与演进的基本史实,了解各文明的特点及发展规律,理解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发展观,具有广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世界文明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与求真务实精神,透过历史现象去看到实质性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具备正确观察认识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力。



教师团队介绍


27243


课程负责人

潘迎春

潘迎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有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加拿大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拿大‘中等国家’理论的提出及早期实践”等。参与翻译、编著《美国社会发展趋势》、《美国研究词典》、《世界遗产》、《外国文化讲习录》等。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均排名第二);获“武汉大学教学名师”、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武汉大学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首届“查全性教授1977纪念奖”等。主讲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西方历史的源头》、国家级精品在线公开课《简明世界史》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在线学习人数超过30万。

2DE6D


团队成员

熊芳芳

熊芳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世界史学会理事。2012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2016年获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优秀导航师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有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法国经济、社会、政治史。译著有《何谓旧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664B

团队成员

刘晓莉

刘晓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2013-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关系史及国际组织专题研究。先后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A97C

团队成员

尚洁

尚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有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欧洲史,文艺复兴意大利史。著有《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威尼斯贵族政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与编写《西方国家历史学本科教学调研——以英、法、美三国为例》(向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BEF


团队成员

张士伟

张士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2014-2015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史研究、20世纪国际关系史研究。著有《美国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1916-1955)》(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战时美国对华政策》(陶文钊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撰写部分章节约10万字)。

8062


团队成员

蒋焰

蒋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格,赴英国留学(联合培养)一年。主要研究领域有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史。著有《西方史学研究前沿追踪》(合著,载顾海良主编:《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06》,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西方国家历史学本科教学调研——以英、法、美三国为例》(向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7年,获武汉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8年,参与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B9D5


团队成员

牟伦海

牟伦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文化关系、日本对外文化政策、日美文化关系。著有《戦後日本の対外文化政策―1952年から72年における再編成の模索》(早稲田大学学術叢書シリーズ45,早稲田大学出版社,2016年)。

562D

团队成员

杜华

杜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美国史、奴隶制问题与美国早期宪政体制的演变、美国早期国家建构。

A5FD


团队成员

赵涵

赵涵,英国华威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早期英国史;十七、八世纪英国(伦敦)社会文化史;情绪史等。


9DC7

团队成员

白春晓

白春晓,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接受联合培养。2010年10月-2011年3月赴希腊从事为期六个月的博士后项目研究(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资助)。2013年9月-2014年9月、2016年9月-2017年1月先后赴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希腊纳夫普里昂)与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特区)从事古希腊史研究。2017年2月-2018年5月受聘担任希腊国家研究基金会客座研究员。2011年入选希腊奥纳西斯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史和修昔底德研究。已出版《苦难与伟大:修昔底德视野中的人类处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古代东方文明

第一节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节 埃及文明

第三节 印度哈拉帕文明


第二章 古典文明

第一节 古代希腊

第二节 古代罗马


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文明

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衰亡

第三节 中世纪的东欧


第四章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诞生  

第二节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伊斯兰文明的扩散


第五章 近代欧洲文明的孕育

第一节 文艺复兴  

第二节 宗教改革

第三节 大西洋的开通

第四节 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五节 科学革命

第六节 启蒙运动


第六章 近代文明

第一节 美国独立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 拿破仑时代

第四节 工业革命

第五节 大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六节 工业化时代


第七章 现代文明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节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三节 战后的和平与危机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节 战后全球化



授课方式

及创新

1、建设课程教学团队

进行教学方法交流和教学质量监控。本课程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注重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本课程在教学形式方面具有多元性,教师的讲授风格、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对知识本身的理解都相对灵活,教学团队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多元化风格的课程。


2、采用最新的信息教育技术

根据多年教学积累,广泛搜集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源,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并大量运用历史地图,强化学生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时空观。讲课时穿插历史影片、动画,增强课程的吸引度。


3、慕课视频

本课程教师已经录制了《简明世界史》教学视频,并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同时置于武大“珞珈在线”网络学习平台,这些网络资源可用于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


4、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本课程团队负责人潘迎春教授已在武大率先进行该模式探索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培训助教、组织小班研讨的丰富经验,编写了可用于指导小班研讨模式教学的《教师手册》、《助教手册》与《学生手册》,可操作性强。每20-25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班,由经过培训的研究生助教带领进行小班研讨,具体指导学生的阅读,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探索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达成博雅的教育目标。


5、借助社交应用

教学团队成员都能熟练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课程全体学生的微信群与QQ群,将教学信息即时传递给学生,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5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听课、阅读,参加小班研讨的表现及提交的作业。期末考试为课堂开卷考试。



参考书目

(部分)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编)、(近代编)、(现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01、1994年。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人民出版社,1988年。

4.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

5.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