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

通识课程 | 人文导引团队《红楼梦》章集体备课:爱恨与悲悯

发布时间 :2020/12/0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主讲老师

易栋

艺术学院


2020年11月27日下午3点,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红楼梦》章备课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备课活动由艺术学院易栋老师主讲,文学院鲁小俊老师主持,来自课程团队的30余名老师和助教参与了本次备课活动。


易栋老师在说课环节阐明自己“教宜启思,学贵有疑”的教改理念,对于教师而言,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自主研习经典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要善于发问,并在发问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解答。对于《红楼梦》这部经典,需要从“熏陶气质,化育品格”的角度,兼顾感性体认与理性剖析,趋近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讲析。易栋老师对这部经典的讲解分为“《红楼梦》与红学”、“大旨谈情”、“情痴抱恨”和“文化宝典/生命寓言”四模块。

undefined

易栋老师指出:《红楼梦》一书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写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似游戏笔墨,实乃悉心杰作。曹雪芹又在“游戏笔墨”和“悉心杰作”之间做了奇妙融通,庄谐并用,有时正说,有时反说,时为寓言,时为隐喻。因此,《红楼梦》“闲文有深意,小处含巧思”,魅力寓于字里行间,妙处隐于一词一句,前人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由于《红楼梦》解读向度的多层面、多向度,红学分为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阐释派(包括多种支脉)等流派。易老师认为对这些流派应兼收博采,初始阶段不做率尔独断的评判,而需要开阔的学术视野、理性的学术思维,以及宽容的学术胸襟。易老师接着分享了自己的研习理路:广涉文献,慎勘版本,博观人文,深探宏旨,细品幽微。


在讲解完鉴赏《红楼梦》方法时,易栋老师从《好了歌》分析这部经典的宏旨。易老师指出甄士隐的际遇,映照贾宝玉乃至贾府历程,甄家的小荣枯预示着贾府的大荣枯。听闻《好了歌》是甄士隐的开悟结点,分别省思功名、金银、娇妻、儿孙之牵念,使读者悟到人生进程中的追求与失落同在,避免人生虚热,警戒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红楼梦》并不宣扬绝对的虚无,而是“为逝去的美造像”,通过描摹情感与人性,启迪读者体悟生命的要义,思索、审视人生的目标。易老师还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易老师指出开篇楔子中的顽石下凡、木石前盟关系到《红楼梦》的整体意涵。

undefined

易老师推介了自己认可的两种解读:余英时先生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认为这部经典刻画了乌托邦世界(大观园世界)和现实世界(大观园以外世界)的分野,康来新女士在《失落的大观园——红楼梦》中认为该书通过描绘美的失落而彰显了对人生之境与理想之境的执著。易栋老师认为《红楼梦》的“大旨谈情”反映了晚明至清代前期的中国文艺、美学潮流:对真情、至情的颂扬、呼唤成为聚焦点,甚至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表述。例如汤显祖的《牡丹亭》认为情感的力量可以超越现实,超越逻辑。《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的引子即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这部经典生发的焦点可说是关于情的价值探询,关于情如何能够持久的思悟。易老师接着指出宝玉、黛玉关于情的态度存在差异:黛玉的还泪超越了报恩,是完全的生命投入,是“情情”的一往情深,爱情于她而言至高无上;宝玉则是“爱博而心劳”,所谓“意淫”和“情不情”,爱情对于他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是存在体验的重要部分。因此爱情对于二人的意义不同。黛玉爱哭正是她深情的体现,“泪多情浓”。虽然《红楼梦》着重演绎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但易栋老师指出不能仅仅把这部经典视作爱情悲剧。《红楼梦》不只描绘了爱情悲剧或家族悲剧,还渲染了人生的种种遗憾、缺失,这些正是人生之“恨”,这部经典的意蕴可谓通过刻画“情痴”来展现怅恨。人生的悲剧在于美好之物求不得,圆满之事转瞬逝。但易老师接着指出,这部经典也昭示了生命不因死亡而泯灭价值,爱情纵成悲剧亦具有魅力,空濛的同时不掩对生命的关切、对美的珍视。

undefined


易栋老师最后指出《红楼梦》印证了刘勰的观点。刘勰辨析《楚辞》与《诗经》的巨大差异,但又深谙二者相契的审美文化思致,阐明文化需“有承有变”的见解。易老师据此提出,文化的发展如同长河不竭,与时嬗变,一方面需要殷勤、高明的继承,另一方面需要锐意、大胆的创新。《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正是文化传承与拓进的体现。


在互动环节中,鲁小俊、李建中、叶李老师都阐发了己见。文学院李建中老师指出大观园有三个世界:薛宝钗的蘅芜苑体现了儒家的人格世界,林黛玉的潇湘馆体现了道家的人格世界,贾宝玉居住于怡红院,其最后出家体现了佛家意蕴。李建中老师还提及了鲁小俊老师为《红楼梦》撰写的导读所阐发的两个悖论:第一个悖论是贾宝玉认为女子年轻时是“宝珠”,结婚之后变为“死鱼眼”。这样一来,假如宝黛结婚,那么黛玉也成了宝玉所说的“死鱼眼”;第二个悖论是贾宝玉只有在短暂青春中才有幸福可言。假如宝黛结婚,时间一长,黛玉就成了王夫人,宝玉就成了贾政。文学院叶李老师补充了欧丽娟女士从“追忆逝水年华”、文化记忆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解读,把宝黛爱情的“木石前盟”解释为儒家的恩义报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