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

通识课堂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西学首讲

发布时间 :2018/10/11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9月11日18:30,武汉大学教三002教室座无虚席,历史学院的潘迎春老师从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始讲起,为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的同学拉开了通识基础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序幕。这是《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西学经典部分的第一次授课。

潘迎春老师正在为同学们授课

潘迎春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经典导引课程的重大意义:“我们组织了武汉大学120年来史无前例的混合教学团队,这是国内第一次为全校同学开设经典导引课程。这不仅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也是老师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学习的过程。”


随后,潘迎春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经典导引”课程的绪论部分,讨论这门课“学什么”和“怎么学”。以“人”为关键词,学习何为人,成为何人,如何成人;通过“大班研讨,小班授课”的方式,引导同学自主思考;旨在促成同学们的人格养成、心灵提升和经典悦读的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的便是《人文社科经典导引》中精挑细选的十二部中外名著。简要介绍完以上内容,潘迎春老师正式带领弘毅学堂的同学们进入“经典导引”西学经典部分的第一课——希罗多德的《历史》。

“经典导引”课程更多地着力于于启发性的指导和发散性的思考。潘迎春老师从人类叙述历史的能力出发,说明了记叙历史是人与野兽的区别之一。而后,潘老师介绍了“史”(history)这一单词的本意,即“探访之所得”,引出了希罗多德的《历史》“有闻必有录”的特点。希罗多德的记叙风格不同于后世史书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枝枝蔓蔓的记叙结构,内容也涵盖了山川地理、风俗伦理和谱牒世系等多个方面。


接着,潘迎春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历史》中两个具体的故事。在古格斯的故事中,潘老师谈到了古人与今人贞洁观的巨大差异,她阐述了现代中国贞洁观的形成,也告诫同学们不要以现代的眼光苛求古人。而在梭伦与克洛索斯的故事中,潘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什么是幸福”的问题,让同学们理解了从古至今人类幸福感的相通之处。

针对希罗多德到底是“史学之父”还是“谎言之父”这个问题,潘老师援引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军队人数和诺曼底登陆的军队人数用于对比,参照之下,希罗多德对波斯大军描述的夸大部分一览无余。但是,潘老师也强调我们要注意发掘希罗多德《历史》中有价值与历史意义的部分。


回到《历史》的主线,潘老师与大家讨论了波希战争中的两大战役,即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在马拉松战役的讨论中,潘老师为大家介绍了马拉松运动的来历;而提到温泉关战役时,潘老师展示了斯巴达三百勇士恪守誓言、血战到底的壮阔豪情。


最后,潘老师介绍了希罗多德的历史观以及后世推测的他的创作过程。至此,《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西学经典第一课完满落下帷幕。


据悉,通识教育必修课(两大《导引》)已于本周正式开启。9月10日(周一),物理学院桑建平教授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生讲授《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国际教育学院梁静老师为历史学院和社会学系新生讲授《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论语》与仁性”,均深受学生欢迎,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