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经典

博雅论坛 | 第四期 赵茱莉:在通识教学中注入体验式学习元素

发布时间 :2018/01/1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专家简介


    赵茱莉,香港城市大学硕士、博士,全程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并曾赴哥伦比亚大学考察国外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副主任、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署理主任,负责开发和推行通识核心课程。设计并任教以学生阅读科学经典、写作和研讨为骨干的通识科目──“与人文对话”。



 2018年1月18日中午,香港中文大学赵茱莉博士受邀在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新楼五层报告厅,面向全校有志于通识教育的老师们,在午餐会上就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概况做出简单介绍,并通过分享通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宝贵经验,介绍了通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理念。

 赵茱莉博士表示,学生们惯于在没有吃透经典的前提下,通常会“搬弄相关章句,借用(老师或网上的)‘权威’解读,然后匆匆跳到结论”,针对这一现象,赵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实例展示了体验式学习在通识教学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首先,体验意味着亲力亲为(Getting your hands dirty)。赵老师举例在阅读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一部激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经典作品时,让修读“与自然对话”选修课程的同学们深入到“土壤学堂”的活动中亲身与自然进行“对话”,与经典进行“对话”,而同学们也反映在“植苗天台”的过程中,真切的就读过的书本内容生发出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

 除了户外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室里也可以享受体验式学习的乐趣。赵茱莉博士指出,思辨性内容为主的经典阅读所需要的体验式学习正是思辨本身,通过鼓励同学们积极的参与演讲和讨论,以丰富的逻辑和卓越的审美激发课堂的活力,达到深入阅读的目的。

   最后,赵老师指出通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元素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透过学科关注身份、目的与责任,在信任、合作、理解的基础上平衡自身专业研究方向与通识之间的关系,在问题中求同存异。体验式学习与深入阅读经典的目的一致,不让意义仅停留在理解的表面,而应反映到日常生活与思维感受中去,改变原有的思维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