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大讲堂

通识教育大讲堂 | 刘康:什么是文科?——现代知识的形塑与体系

发布时间 :2021/03/2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880

主讲人简介

刘康,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杜克大学政治系兼职教授,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1989年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刘康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国际传播、全球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美学等,是世界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2021年3月25日下午3点,通识大讲堂第三十讲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开讲,本次讲座由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刘康主讲,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主持。讲座开始前,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文建东为刘康教授颁发了通识教育大讲堂主讲人纪念证书。


28716

Image    


本次讲座主要探讨在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碰撞、接轨的现状下文科知识体系的存在意义。刘康教授认为,在逐渐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在知识观念、模式和体制方面呈现出大量、矛盾、割裂、变异和转换。所以要以“文科”(liberal arts,即博雅)为对象,追溯欧洲现代知识体系的渊源、谱系,探讨现代中国知识体系与模式的来源、基础及未来走向。以大历史观为体,思想史和学术史为研究两翼,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与西方现代性知识体系接轨、融合的大背景下,反思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从理论角度把握西方知识体系在中国的百年遭遇。


Part 01

欧洲知识的源流谱系


西方知识体系源于古代两希文化中对于形而上问题的思考,具有一种宗教性色彩,认为世界上存在有一种普世之价值、普世之真理。现代西方的知识、文化、价值体系均是来源于此。地中海南岸的希腊文明,沐浴着地中海灿烂温暖的阳光,在海浪的更迭之下应运而生。希腊文化以自由、想象、思考为内核,表现在诗歌吟唱、悲剧表演、多神教信仰之中。在地中海的另一岸,黄沙漫天、四野荒芜的迦南之地。以耶和华为唯一真神的,具有世界最高主宰观念的希伯来文化与此同时也在绽放着文明的光芒。以犹太教为根基的基督教、天主教诸宗教,包含有一种大一统的思想核心,如此之普世性的同一,第一次出现在了人类思想史上。而后,在漫长的中世纪教会统治之下,人性的光辉被神的光芒所压制。直至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文明为核心的一场文化运动,重新掀起了对于人的关注和对于此岸世界的关怀。在西方思想史上,文艺复兴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得两种源流性文明交融在了一起,形成了现代西方文明体系的主核。

203B1


Part 2

大学与文科之内核与流变


中世纪时期,教会已然建立解读圣经、钻研经院教父哲学的神学院,其中的学生在讨论关于圣经教义与信仰的形而上问题。笛卡尔之“我思故我在”将哲学背后的指向由彼岸之天国真理,真正拉回了人间拉回到了每个思维主体——“我”的身上,开创了以理性为核心的主体哲学。在启蒙诸先贤的一步步追问下,理性的大旗被高高竖起,从此以后,世界思想史进入了理性的时代。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站在西方思想的中心向世界提出了现代普世价值,将现代诸思想集于大成,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理解社会、认知真理、解放人类的终极路径。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欧洲大学体系具有一条清晰可循的世系发展脉络,即从早期的中世纪神学院到现代大学体系。而在中国,本该具有现代知识体系与完备模式的大学却缺失了这样的发展阶段,作为舶来品的大学教育,与中国传统中经史子集的教育体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碰撞和割裂。在现代体系之下,人文社科渐渐出现了学科分野。处于人文社科金字塔顶端的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这是现代文科的基石。依于此,扩展有心理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等。如今的中国“重理工而轻文”,在实用主义、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之下,文科的生长土壤被压榨。所以,通晓世界之大学、文科之源流其实就是在根源上去寻找如今文科道路的新方向。


Part 3

文科应当学会讲好历史、讲好故事


当今文科应该做到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以面对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与外国文明接轨可能遭遇的问题。文科是关于人的学科,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学科,因此对于文科的阐释,即是对于人类历史的一次总结。故而,刘康教授认为,文科即是在讲故事、讲历史,描绘一幅人类历史的画卷。学习文科而言自然也要学会讲故事,将自己的故事讲出去,再把别人的故事听进来,如此一往一返之间,即是文明的交融与进步。当今我国倡导的“讲好中国故事”同样如此,只有我们把故事讲好了,讲得别人爱听了,别人才会认同我们故事背后的价值。也正是由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2130E


在提问环节,第一位同学提问道:“在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怎么平衡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的,又为什么如此做呢?”刘康教授认为,这本质上是中美两种文化体系下对于政治这一名词的理解不同所导致的差异。在中国,政治通常被理解为国家掌握的公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功能体现,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在美国,政治只是一种对公共事务的表达,仅仅体现了其社会性,而并非特指公权力。第二个同学进行了反思,春秋时期稷下学宫的自由学术氛围如果保留至今,中国会不会也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学术精神呢?刘康教授笑道: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不过这也反映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有别西方的地方。就是缺失了一种连贯性,在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在少数,但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形成一股持续的传承力。”


也有同学提及在中国现状之下,追求通识教育是不是和专业化的教育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一具有争论性的话题,刘康教授认为,这不是一个中国问题,而是一个世界问题,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问题,在这样一个以GDP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之下,的确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去发展经济,势必会导致对博雅人才的倾轧。不过这也是这个时代,我们文科人应当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考验。


1BAD0


最后,哲学学院的苏德超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对今天大讲堂的内容做了总结和思考。苏德超教授提出的两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对文科和自然科学的理解,十分巧妙。其一是文科和自然科学是质的差别还是量的差别?其二,中美的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差别究竟源自哪里?刘康教授斟酌片刻,不无慎重地回答道:“自然科学是对于自然世界的探索,所追求的是对未知的发现和技术的创新。而文科面对的是人和心的世界,是反思批判的学问。但因为人对自然世界的积极改造,而这必定会走向一起,一起去给我们以终极答案。关于中美集体主义的理解,来源于其集体的形成。美国的集体是社会契约的构建,源自于个体交出权利而达成契约,是横向的关系。而中国的集体源于宗族血缘的共通,是纵向的关系,故而二者有所区分。”


第三十讲通识大讲堂圆满落幕,在刘康教授的娓娓道来中,在座的老师、同学都有所体悟。“文科即是在讲故事讲历史,描绘一幅人类历史的画卷。”学会对故事的阐释,学会去理解世界,学会去理解人,而这样的理解就是博雅,这就是通识教育的目标。


文字:赵一骏

图片:庄承志

责编:李竞开

终审:张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