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人文导引团队启动小班研讨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 :2021/04/14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为了提升小班研讨质量,解决小班研讨过程中的可能问题,人文社科导引团队历来重视小班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发展。继上学期小班老师“人文社科经典读书会”的活动之后,本学期启动了小班老师集体备课的活动。参加的人员有小班的指导老师,也有硕博士研究生助教。主持人为人文导引团队核心组成员、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苏子洲老师。苏老师以《礼记 · 学记》中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开启了本次小班备课的序幕。

101C7


       


首先,来自政管学院、兼具大班老师和小班老师双重身份的曹龙虎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参与弘毅学堂的小班研讨的经验。曹老师强调应当将经典的讲授与学生们的学习内容相贴合。在讲授希罗多德《历史》中波斯贵族关于寡头制、民主制的讨论,克罗索斯和梭伦关于人的命运的讨论等内容时,他巧妙地采用了对话式的内容模板,利用情景剧的展演方式,开展小班之内的深入研习。利用这种方式,学生们不得不深入研读文本内容,从而提高了大家的学习能动性和阅读积极性。同时,曹老师也给出了他对小班研讨的建议:大班小班老师们应当加强交流,拓展教学的灵感来源。



55FF

Image          


172A8

Image        


接下来,谢小红老师围绕《审美教育书简》开展了意趣横生的分享。她以对梵高画作《星夜》的赏析为导入,强调审美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进而深化到《审美教育书简》的美育意义。她提到,席勒的这本原典不是非常好理解,充满了抽象的思辨性质,需要结合很多周边的历史、哲学知识。接下来,谢老师通过“交换纸条”的互动环节,现场开展了一场关于这本著作的小班研讨的模拟实验。现场参会老师们彼此活跃交流,思想激烈碰撞,展开了一轮轮精妙绝伦的对话。


Image

14AE7

第三位分享人是参与了六期小班研讨的带班助教张力元同学。她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提出经验性建议。课前应当重视沟通机制的完善和研讨公告的发布,尽量达到通知信息畅通;课中应当致力于建立助教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应当保证成绩公开透明,使得小班成绩评价有理有据。同时,张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小班研讨经验的跟踪反思:不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研讨,都需要将他治与自治相结合——也即不仅需要老师和助教的讲授与引导,也需要组内同学的合理分工、自主学习。


Image

12D11

‍      
最后,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李建中老师肯定了曹老师、谢老师和张助教的研讨经验,       并且以“背景”、“目标”和“方法”为关键词,为本次小班老师集体备课作了总结与展望。他回顾了通识教育在武大发展的大背景,阐明了小班老师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并强调了小班研讨的“目标”意识。       小班教学不仅是走一个流程,而是有确切具体的目标的。首先是回到原典,小班研讨不能游离于原典泛泛而谈,而需要借助小班优势帮助学生体验、重温、回味经典原著的丰蕴。其次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也即小班研讨的选题内容与策划形式需要贴近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从而更易于被吸收理解,发挥通识教育“成人”之用。李老师特别提醒,小班讨论时,选择和确定研讨题目相当重要,研讨形式与研讨题目必须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好的研讨效果。




文字:郭鸿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左家齐

终审:张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