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1/12/1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21年12月9日中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研讨会在本科生院南3楼304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华、课程思政中心执行主任陈训威共同主持,课程思政中心副主任陈慧女、张晶、王郢等老师出席。《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中国精神导引》三大导引等通识课程相关授课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要成员,就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目标举措、方式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携手同行、努力推进的共识。


195C7




Image        
Image        
一、通识为基,思政是根      

首先,陈训威老师指出了现在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通识教育应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同,主体一致,共同发展。面对通识教育如何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的问题,陈老师热烈邀请各位老师来谈论自身的经验和看法,来推进课程思政与通识两者的贯通。

Image

195C7


接着,彭华老师对通识教育中心的运行模式进行简介,并揭示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其着重于教书育人的内涵,抓住教育侧重点的变动,强调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贯通的必要性。此外,其还指出了通识、思政育人和传统知识传授的不同之处,并邀请会议上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程来分享教学感受,交流经验,从而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通识的新火花。


Image

1BD61


Image        


Image        
Image        
二、教师分享,各展风采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卢丽珠老首先进行发言。卢老师从2019年开始接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这门课程,至今已有三年的教学经验。卢老师分享说自己注重从教材本身出发,会从古今中外对应十二个成人关键词分别从十二本经典中挑选内容进行教学;其次,她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需求,设计与学生贴合的内容,并通过人物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老师指出自己会将课程内容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另外,卢老师指出授课时,思政课老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三者应协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参与课程时有一种亲切感与认同感。


15980



来自文学院的同样担任《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袁劲老师指出,面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首要任务应该是要引起他们对课程的兴趣。袁老师以自身为例介绍说,他会在讲解《论语》之前,放一个相关的纪录片,从而来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文化,并产生认同感,并会在小班研讨上进一步深入,引发同学们去发现“当代的仁人“。总体上,袁老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路建设的重点。其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并与其产生共鸣。


以上是老师们从《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视角来看通识课程与思政,以下则是老师们从《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来看相关问题。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刘昱老师提议说,老师要打破专业壁垒,以身作则,在讲授好课程的同时鼓励同学们 “学好通识课程”。其次,刘老师指出《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讲授中要突出展现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如其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可以诞生现代自然科学而中国不行。其主张用无功利性的、以兴趣为引导的教育观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产生影响,比如其会从成才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达尔文是如何因自己的爱好而成为博物学家等例子来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该如何选择。此外,刘老师还指出现有的课程反馈存在些许问题,并提议尝试采用相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文理科生同时讲授《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从而可深度比较两者的接受效果和进而采取相关方案。


16BDE


来自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万臻老师,开设有《世界桥梁建筑艺术赏析》通识课程。其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强调通专结合,注重教授学生如何成才。课堂上,万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桥梁的历史长河,并以工科视角来看中西文化差异,融入审美与哲学的元素,提高人文与美学素养的同时,帮助同学深入参与和思考。此外,万老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来自哲学学院的刘沁老师则是提议同学们应深入哲学内涵中去,去探索中国精神的本质。在《中国精神导引》中,刘老师则是把“传统文化的学术深度、中国政治的运行机制、年青学子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对大学生之间的内卷和躺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指出了其中折射出的是当代存在价值观是空虚的。刘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中国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分析,并在思辨中引导学生形成更健全的价值观。


Image

1BD23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任艳老师也担当着教学《中国精神导引》的任务,其在课堂上不仅强调学生们要用中国精神说好中国故事,并会论证中西方思想内涵的不同之处。任老师认为思政课与通识课应发挥不同功能,如思政课注重问题意识,通识课注重理论构建,两者携手可达成一致成果。作为讲授《中国禅学思想史》的哲学学院姚彬彬老师则就宗教问题研究与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其强调 “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并不影响研究宗教,在教学上,其会采用历史主义和理性思辨两种方法解构宗教神秘主义,引发同学思考。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的赵江南老师分享说,自己会在《宇宙新概念》课程上从天文和哲学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自体育部的讲授《太极文化与健康》课程的蔺志华老师则是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我合一三个方面入手,其从实践中出发,帮助同学缓解焦虑,从而更好地健康学习和生活。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的滕冲老师则注重为《信息素养与科学发现》《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两门通识课程注入思政元素,为同学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升信息素养提供锦囊。信息管理学院的赵一鸣老师则以ppt形式介绍了自己在《大数据与信息社会》通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会从中国实践、中国故事、中国案例来进行讲解和展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大数据在当今的核心要素地位,进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实践报国。来自城市设计学院的童乔慧老师则介绍自己会注重在《中外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西方建筑与艺术》通识课程中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等角度帮助同学提高审美的同时形成更完善的价值观,以及构建本土情怀。


10902


EB6D


Image        
三、思政通识,携手前行        

陈慧女强调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中突出中国文化、时代精神的作用,教导学生成中国人。并在诸位老师的发言后总结提出了要注重学情分析。张晶老师主张“成人”教育的通识课程先天就蕴含着课程思政的育人基因,通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也必须落实于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从老师们的分享中提炼出三大研究和实践主题:一是总结了不同老师在通识教育和思政教学中相同的通识和思政融合路径;二是受融合路径和学科触动点的差异,多学科可以进行对比;三是实践中不同路径与思政结合的分析比较。


17A7F


会议最后,陈训威老师提出要将这些讨论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便更好地促进通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发展。彭华老师则总结说,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重在发现融合点并携手前行,而非两者强行植入彼此的内容。其呼吁老师们要共同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课程内容,从而推动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建设。


12E74

图文:马永真

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

终审:李培蓓、尚晓

邮箱:whuge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