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
李建中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研究关键词的,研究中国文化和文论的关键词。新文科实际上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一个是“文科”。
说到“新”这个关键词,我就想起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的“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望今制奇,就是“新”,就是面向未来,这是我们这个会议的主旨;参古定法,就是“旧”,我们的“新”要以古代为参照,要以古代为法则,离开了“旧”,我们无从谈“新”。
第二个关键词是“文科”,“文科”我们又叫“人文科学”。“人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周易》贲卦的彖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后来把它简化为“人文化成”。我们这个新文科的“人文”,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源头在“轴心期”,也就是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和我们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所以,我们谈文科,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从“旧”谈起。这是一个谱系,一个系统:新文科的旧与新。刚才马自力院长谈到传统与现代,那我就想选一个非常具体的切入点,就是林黛玉的书单,这个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很熟悉,从这个方面来讲我对新文科建设的一点浅见。
《红楼梦》第3回写黛玉母亲去世之后,去投奔她的外婆,也就是宝玉的奶奶贾母。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贾母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问她:“你在读什么书?”黛玉回答:“我刚读完《四书》”。我们都知道林黛玉连私塾都没有念过,就是他的父亲林如海把她作为一个闺秀来培养,林如海的“家庭教育计划”之中有《四书》,这是经学。在《红楼梦》后面的情节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的阅读书单覆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黛玉不仅是读经,黛玉和史湘云吟诗的时候,从黛玉所使用的典故中,可以看出她是读过新旧唐书的,史部也很熟。黛玉修改贾宝玉续写的《庄子·胠箧》,可看出她对子部也是很熟的。黛玉教香菱学诗,要她从《王摩诘集》开始读起,然后读李、杜的集子,读陶、谢的集子,同样看得出她对集部也是很熟的,就这样她对经、史、子、集四部都是通的。
我在武大上课的时候,我给大一同学上课,我们有两门通识必修课,就是读经典。我给大一学生讲《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中国文化概论》,第一件事也是问学生读过什么书,结果并不令我满意。武大本科生的生源质量是很高的,因为武大是国家一流大学,学生对经典的了解尚且差强人意,生源质量较低一些的学校,其情况可想而知。关于这个结果,我们当然不能责怪学生。高考的应试教育,压力那么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读经典。某位学生如果有幸,比如他的父亲是像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这样的,有读书人的观念,在家庭的影响下,还可能去读一点古籍,读一点经典。大部分大学生,他们的经典阅读的量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书单是非常可怜的,跟黛玉是完全不能比的。这不仅是我们现在中国大学所必须要面对的尴尬和困境,也是我们新文科建设所必须面对的尴尬和困境:我们的大学生读过的经典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新文科的第一要务就是跨学科阅读经典。
《红楼梦》第38回,写林黛玉他们的诗社,菊花诗的诗赛。这个诗赛的结局是林黛玉夺魁,菊花诗夺魁。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第一流的诗人,林黛玉不仅是会读书,而且会写诗,她的诗写得非常漂亮,林黛玉高妙的写作才能实际上是有原因的。首先,林黛玉的阅读路径是很正的。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说她在读陆游陆放翁的诗,林黛玉说你这不行的,你要先读王维的诗,要揣摩熟透,然后你要通读杜甫和李白,有一个好底子。然后再一步是去读陶渊明、阮籍等人的诗来扩充视野,这一系列的路径实际上是很正的。所以,你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第一你是记得了多少,第二是领略了没有,第三还要讲究讨论。这样你才会有独特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文心雕龙·知音》篇讲“见异,唯知音尔”。你读《红楼梦》你要见出曹雪芹写香菱是“背面敷粉”法,这是金圣叹的评点方法。所以菊花赛夺魁说明林黛玉创作层面的才能。而创意写作是新文科建设最高阶的思维。
林黛玉不仅是大观园的一流诗人,林黛玉还是有批判意识的诗论家。我们古代文论里面有“意境”论,有“趣味”论,而林黛玉首创了“意趣”论。她批评香菱初学写诗就喜爱陆放翁,“一入了这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批评写诗太重格律是“以词害意”,认为“第一立意要紧”,“词句只是末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也不用修饰”,这就是意趣论,这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贡献。林黛玉还提出评诗的三种方法:一是“活”(认取诗眼),二是“想”(思考与想象),三是“游”(游于艺,游于作品感悟与生活体验之间)。
林黛玉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不仅对诗歌阅读、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还能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领悟和心得传授给他人。简言之,林黛玉是一位出色的文科教师。香菱向她请教如何写格律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指引路径,教学生化难为易,没几句话就把诗歌经典和律诗的要点说得清清楚楚,真正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而且,她又从反面教香菱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当头棒喝,阻止学生误入歧途,教香菱:“不要被他缚住了!”教学生走自己的路,黛玉对教材的选择,对学习过程的指点,都是很有见地的。
我在这里就借林黛玉的书单,借林黛玉作为第一流的诗人、作为有批判意识的诗论家、作为一个引人创新的好老师来谈自己对学文科建设的理解和感受。我想,这对我们今天的新文科建设是有启示意义的。林黛玉的书单以及《红楼梦》关于“书单”的相关叙事,给我们新文科建设四点启示。
第一,新文科建设第一要紧事,是跨学科经典阅读。
第二,跨文体、跨语际写作,是新文科建设的高阶思维。
第三,教师是新文科建设的灵魂,应该拥有卓有建树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成为引人创新的益友良师。
以上四点,前两点针对学生,后两点针对教师。
对香菱来讲,林黛玉既是好朋友同时也是好老师;对新文科建设中的同学们来讲,我们既是学生的好朋友,又要是学生的好老师。
师生互为主体,新文科建设有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