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国内外专家在汉探讨通识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 :2019/12/0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19年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会议15日在汉举行,来自中国、英国、塞浦路斯、新加坡等国的30多所高校100多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发展高校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识教育泛指对大学生进行的非职业性教育,包括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等知识的传授,公民意思的陶冶,个性的熏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了解不同学科的常识,进而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近年来,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通识教育实践,打造通识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立足中国、适合本校的通识教育模式。尽管如此,但通识教育在不同高校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通识课有2个特点,第一是跨专业的,第二是无用的,无用之用。老师们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做科研上面,学生都想学火的专业、学一些有用的课程,毕业就可以用的课程。”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介绍:“一个是对双一流没有全面的认识,第二个是重科研轻教学、第三个是学生有功利的思想,就导致通识教育遇到一些障碍。”

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认为:“在各种各样的、日渐重视的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双一流专业等等这种建设过程中间,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弱势,是小众,大多数人觉得专业特别重要,但是咱们所有工作的人、作为过来人都明白专业重要,但是真正决定人的发展的不是专业,而是通识类的素养和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


对此,在活动现场,14位国内外的通识教育学者以具体高校或领域的通识教育建设亮点展开了深入交流。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科斯特·古里亚莫斯介绍,他所在学校通识教育里可选的门类一般分为:自然科学与实验,社会与行为科学,人文与艺术,语言,数理逻辑推理,写作与批判性思维。“无论你未来想学什么专业,进校的时候必须要在每个门类里挑选1-2门课进行学习,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去学习一些你可能不擅长的科目,从而对知识产生敬畏,因为我们会知道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不容易学的。”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强调,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工具性人才,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的大学,特别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它不是培养一种具体的技能的,甚至也不是培养有专门知识的人,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定要去克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大学教育不是拿个东西马上就能用的,应该教他一些做人的根本的东西,还有一些思维的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方法,这样一些东西是让人终身受益的,这就是通识教育的其中之义,而不是教一些具体的技能。”

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介绍,作为我省首批应用型教育试点改革高校,学校2018年设立了通识教育学院,针对提高学生兴趣,开设了国学与商道、科技与创新、文明与礼仪、思辨与表达、艺术与审美、管理与服务六大模块的通识课程,用于提升学生通识文化知识和社会责任感。“通俗地说它是基础教育的升级版,人人都是通识教师,个个都应该有通识思维。从通识文化的构建、通识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慢慢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它更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掌上武汉: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