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助教感言 | 我们与你们,一起学习

发布时间 :2018/12/21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导言

转眼间,已经临近期末。通识课堂上的助教们已经和同学们共度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学期。很多助教都是第一次担任这份工作,在这份新角色的新体验与新挑战中,他们有许多思考和感悟。今天我们摘取了部分助教的感悟,分享给读者。

李芳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二


暑假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助教培训。当我得知自己将成为2018级本科新生的助教时,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求知欲还是很强的,希望自己能帮到他们,同时也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


我担任的是《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助教,学生人数多,任课老师1对n的沟通有时会出现障碍,所以助教有义务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向学生传达老师规定的学习要求与计划、向老师反映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既然担任了助教,对于所带课程必须要有较深的了解,更好地应对学生答疑工作,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协助老师安排学习计划。《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涉及面较广,有古希腊哲学,物理世界,生命领域与科学方法四个板块,由于我的专业是物理,对于哲学还是知之甚少,为了做好助教工作,便提前将这一板块看完,以至于教师上课时才没有云里雾里。到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这一部分内容的讨论课,我十分惊讶于学生们对于相对论的理解以及知识面的广泛,发言时也是旁征博引,并且有自己深刻见解。小组讨论时,每位小组成员也是积极参与,发表自己观点。尽管每个小组的讨论题不尽相同,但是当小组陈述完观点时,其他小组也会就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辩论与交流。时间就是在思想的碰撞中悄无声息的溜走,每次讨论课结束时,学生们总是意犹未尽。



龙云 动力与机械学院2018级博士

作为一名武大工科的博士在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对助教的理解仅限于报名时的通知。我们的生活是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项目、科研和论文之间。怀着无知而又带些疑虑的心情,助教,会是我博士生涯里一个怎样的经历和存在?然而,将近两个月下来,充实和助教培训和真实的助教课堂,让我真正明白,助教,这一国际一流大学和人才培养中盛行的模式,已成为我繁忙博士生涯中的一抹亮色。


助教课堂给我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的感受是,主讲老师们对于课堂的激情和活力。主讲老师们穿着文化衫和自己的助教们交流,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充满活力的精气神感染着我们,仿佛让我看到刚进武大读本科时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时的自己。课堂上,不再是呆板的板书和教学任务,自然科学导引既有理工科学生较为熟知的各种科学通识讲解,也有让大家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哲学思辨。如若不亲身在课堂上听过课,我很难相信平时专攻机械、计算机等理工科的主讲老师们,能把哲学讲的如此浅显易懂,又能把大家熟知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和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讲述得如此吸引人。


作为助教,需要协助主讲老师开展课堂的任务。虽然早已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进行过多次学术PPT汇报,但是第一次面对着早已坐满了整个课堂的学生们,还是会有一丝慌乱和忐忑。课堂前教室的投影问题,课堂中后排学生听不清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疑问非常多等等,这些细小而又重要的事情,无不考验着我们,让我们把助教和通识教育课堂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所幸的是,主讲老师对我们助教给予十足的支持,刚经历过军训洗礼的新生们对我们助教充满信任,所以我们的助教课堂开展的非常顺利。



漆天奇 水利水电学院2018级博士

自成为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门课的助教以来,我共参加过2次大课及2次小班讨论课。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题为“西方科学起源、牛顿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小班讨论课。其实,该主题是相对晦涩难懂的,作为工科博士生的我在阅读教材时颇下了番功夫,也只做到浅层理解。但在讨论环节中,这些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们毫不怯场,站上讲台侃侃而谈。最令我触动的是他们的所想所谈,皆体现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及感悟,更有甚者引经据典,超脱课本之外。我并未去深究他们所讲是对或错,单这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我刚入校时相比,便让我惊讶之余又有些惭愧。所以学习是相互的,老师授课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而我作为助教更是从两方获益。之后,我需要对教材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以适应当前与学生交流的深度。



杨舒涵 水利水电学院2018级博士

从自己担任助教开始至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了,期间我经历了一次大班的课程,两次小班的课程。回想起第一次在大班课上担任助教时,看着早到四十分钟的任课老师真挚的身影,看着大教室一张张朝气蓬勃的新生面孔,看着同组助教们的认真脸庞,内心便下定决心要努力做好这门课的助教。


在每一次上小班讨论课之前,我都提前在小班群中告知同学们下节课要讨论的内容,以及上课的地点。叮咛学生要按时上课,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发散思维。每次自己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帮主讲老师把多媒体打开,黑板擦干净,此外和提前来的同学交流一下他们对本门课程的想法。在私下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和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但同时也认为课程较难理解掌握,迷茫于课程的计分和考试。当他们还沉浸在高考分分必争的思想中,我尝试着告诉他们这门课程是学校第一次开设的通识课程,不是单纯的物理课,需要大家掌握好每一个公式,熟悉每一个法则,弄懂每一种题型,而是要求大家熟悉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理性判断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意在鼓励大家读名著品原文走进经典,做到长见识强能力达成博雅。


每次上小班讨论课,我想我是比学生还要积极的,我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术业有专攻,虽然我作为博士生,但也不能对每一个讨论题都理解透彻,但每一次听同学们的讨论结果,都让人兴奋。他们有的擅长辩论,有的擅长总结,有的思路清奇,有的另辟蹊径,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在讨论当代宇宙观的分类和认同的问题时,一组同学对宇宙开始(奇点大爆炸),宇宙终结(热寂理论,黑洞融合,宇宙坍缩),与宇宙循环(量子宇宙的不确定性,庞加莱回归)的侃侃而谈,其对物理研究之深度,之广度让人折服。


其实助教是一种更强调启发式、探究式、探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在我助教的同时,我也在受教。不仅有助于大一新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也促进了我自身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