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助教专访 | 陈郁晗:真实之光照亮理想主义

发布时间 :2018/12/0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引言

“如今报名助教,是因为自己承蒙过许多老师的关照和帮扶,所以也会期望将自己所掌握的微薄的知识回馈给学生或学弟学妹们。这大概是有些幼稚又理想主义的想法,但我确确实实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就如同老师们曾经帮助过我一样。”这是陈郁晗在谈到自己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助教时所认为最重要的原因。




陈郁晗,历史学院2017级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谢国荣老师,研习美国种族政治史。现担任《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助教。


理想的来路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陈郁晗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理想主义者的气质。她当初“幼稚”地凭着一腔热血报了大众眼中的“冷门专业”历史学,正是因为简简单单一句“如果日后一生都从事不感兴趣的工作,那人生该有多无趣。”


而她也的确是真正了解、真心热爱自己所研习从事的专业的,陈郁晗在真正系统地学习历史学专业知识后,发现它与高中所学差别巨大,但仍然有趣。在她眼中,历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既有人们传统认知中的、与人类社会本身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史,又有如今探究人与自然互动,与疾病斗争的环境史与疾病史;既有溯源至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乃至地球初开之时的长时段宏观研究,又有知微见著的微观史与新文化史研究。


在谈到自己所热爱的专业时,陈郁晗的情绪显见地高昂起来,她确信人文社会科学皆与历史息息相关,史学研究方法又兼采百家所长,你能够在历史学中找到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子,因而它很适合对这世界抱有旺盛好奇心的人。显而易见,陈郁晗在历史学中欢畅自得,怀有理想之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我之为我”的选择


因缘际会,曾在本科阶段接受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授课技能训练的陈郁晗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选择成为一名助教。她研一时就从潘迎春老师的《简明世界史》中,了解到了武大“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通识课模式,“当时觉得这种模式非常新奇有趣”。陈郁晗认为若是报名助教,或许能够以自己所学帮上一些忙,而以科研为志向的她同时也希望借助此机会重新找回当初站在讲台上的感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正如龙应台所说的“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陈郁晗认为担任助教工作不仅需要热情,同时也需要沟通能力与教学专业素养,责任心与包容性。事实上,她在真正开始助教工作前确实有一些担忧,这些担忧主要来源于对经典的不熟悉,以及害怕自己无法尽善尽美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作为世界史的研究生,从本科走向硕士的阶段本身就是从博通走向专精的过程,陈郁晗是世界史的研究生,但正如她本人所言,从本科走向硕士的阶段,本身就是从博通走向专精的过程,研究生们所关注研究的问题日益细化,因此除对自己研究领域外的其他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并且文史哲这类人文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广袤无边,学者们穷其一生或许都无法完全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遑论研究生了。


“同时,武大本科生是他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普遍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思辨能力”因此陈郁晗坦言自己非常担心能否胜任“解答专业问题”这项工作。正因如此,在第一节课的课后,她就向学生们说明了这一点,并且表示,如果他们的问题无法立即解答,她会在课后查找相关的论著后再和他们讨论沟通。


但是真正成为助教后,陈郁晗的担忧反而减少了。一方面是由于任课老师廖璨璨与何元国老师都是非常优秀且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们乐于在课后与老师讨论问题,甚至一度讨论到了十点;另一方面,陈郁晗与她非常优秀的小伙伴们共同努力,她们会在微信群中讨论学生们所问的问题,每个人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贡献自己的智慧,最后讨论的答案获得老师的肯定答复后,就会回复给学生。由此真正将助教工作落到实处。



注视与推动中帮助


对助教工作有过设想和准备、期待与担忧,同时也在助教工作的真正进行中,陈郁晗对“助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认为助教在小班研讨中担任的是“推手”与“观察者”的角色。“推手”的意思是助教是推动研讨课从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人。如果课堂缺乏助教的存在,学生们很容易茫然无措。而当课堂出现冷场或某几位学生讨论得过于热烈,导致其他学生参与时间被迫减少时,助教就要控制场面,将时间还给其他学生。


但陈郁晗并不认为助教应该是课堂的掌控者。如果助教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掌控者,那么当有些学生提出了极为新颖、与常理不符的观点时,助教很可能会予以反驳或加以主观评价。因为小班研讨的意义本身就在于,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应当是研讨课的主体;他们可以在限定时间内畅所欲言。一个新颖观点的背后,是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助教不应该扼杀这种尝试自主思考的萌芽。


另外,助教应当扮演好一位观察者的角色,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问与讨论,并尽力做好详细的记录。这并不单纯是为了打分,更重要是为了在课后将建议反馈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现实中的助教生活


罗曼罗兰曾说:“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担任助教同样面临着现实问题,助教工作会占用一定时间,毕竟筹备主持讨论课、与老师学生沟通以及给予学生建议和反馈,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但陈郁晗认为所花费的这些时间不至于多到影响学业。并且在她申请之初,心里就已经做好了要占用时间的觉悟,“这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所尽的义务”。


陈郁晗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一般而言,她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决定先去做哪件事,例如讨论课前一周,她会放下手中的论文,去阅读与讨论课主题相关的论文,因为这时讨论课是最为要紧之事;而她本想在讨论课后教学生一些人文科学领域数据库检索的技能,但这时论文提交在即,就会选择先写论文。将理想目标与现实问题协调好才是真正足够好的状态,而陈郁晗无疑是这条道路的践行者。



理想的前方


“也许有一天,学生会变成自己老师的老师——这是常常会有的——但人在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求得当时比自己的认识更高明的指教。”助教的角色在陈郁晗眼中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她在此中收获良多,也愿她的真实之光持续照亮理想主义,引领自己与更多学生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