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17年余振教授的通识课程《商务沟通与谈判》获得本科教学优秀业绩奖。《商务沟通与谈判》也入选2018年武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通识课程名单。
一门让你更优秀的课程
在“武大通识教育3.0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商务沟通与谈判这门课程入选其第一批名单之列。可见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之所以重要,与这门课的应用性是分不开的。且不说商务,单是沟通与谈判在生活中就无处不在。虽然来修这门课程的有些同学可能对“沟通”这种能力不以为意,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但是这门课程能通过训练将沟通术语化,系统化,最终能在课程考核之后能把握沟通谈判的精髓——说话留有余地。我相信这一点,能让他们不仅在沟通谈判上还是做人做事上,都非常受用。
在考核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实用性,这门课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传统的书本知识硬性考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点并不适用。基于这样的考量,我开始尝试考核方式的创新。在我的心里,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我一个个来“面试”学生,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做法并不现实。考核既需要考核每个学生的表达、应变等综合能力,又要顾及到一百多人的大容量课堂,那么在命题上就要下大工夫。
给学生出道“难题”
去年我的考核方式是四封信。
四封信同平常的语文作文有两个不一样,正好考察了我教给学生的两方面能力。
第一个不一样是考试并没有纸质试卷,四道题目分别在四张PPT上。虽然四道题层层递进,但学生在做前边的题目时并不知道后边的内容。
第二个不一样就是信件与作文相比,多了真实的情景模拟。每封信限时15分钟,每封信写一面纸并且不允许修改,一封写完之后再放下一封,学生更能产生真实的情景体验,身临其境地进行商务沟通谈判。
第一封是求职信。写给小米公司,专业不限岗位不限。对于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求职是第一课。写求职信,不仅要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还要让老板通过你的介绍体会到你的优点。
第二封是加薪信。进入小米公司之后,发现薪水不够高,给老板写一封信要求加薪。加薪信和求职不同,是对自我的再定位。求职信如果写得太满,把自己夸得太漂亮,进步空间小了,加薪信也就不好写了。这就要求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三封是辞职信。在加薪之后觉得薪水不够高,决定辞职。敢不敢辞职,能不能辞好职考察的是学生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对于商务谈判来说,仅仅懂得评价自身是不够的,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作出相应的条件反射。我的发展前途在哪里?公司究竟能不能满足我的预期?能在怀揣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的同时还能始终保持理性判断,是我希望学生能在未来职场中做到的。
第四封是返职信。离开小米一年后发现还是小米公司条件最好,写一封要求回公司任职的信。结合上一封,这是对学生沟通谈判能力的终极考核。沟通谈判的精髓就是说话留有余地。有了余地,才可能在余地中发挥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把话说死,把事做绝,最终打的是自己的脸。写这封返职信,就要充分利用上一封辞职信“余地”。既要敢于承认自己当初判断的失误,又不能前后矛盾,仅仅是没有尊严的跪地求饶。这封信写好了,这门课的东西才算真正学到了。
我们的每一门通识课,目的都是要全方位的教学生。说大一点,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的老师不光是教育学生一些沟通谈判的技巧,不光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去做人做事。这个考试方式符合我之前对考试的期待,很好地体现了我的教育理念和追求,算得上我的得意之作。总的来说,有三个作用。一个是考察表达沟通能力,写信是一种输出,通过四封信首先看学生讲得清不清楚,字写得好不好看,这是非常基础但很重要的。第二个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限时作答情景体验,要求学生当场作出反应,比较符合谈判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留有余地的能力。讲出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不管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事要留有余地,做人要心存感恩。
小课程大理念
就教育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提出一个理念——双喇叭模型。
“双喇叭模型”来自于当今社会对学生知识结构的“T型”要求。一横表示知识面要宽,一竖表示学生要在某个知识点上深挖。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知识结构就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为此,我提出的理念就是“双喇叭模型”。这个模型体现为两个喇叭往两边开口。经管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都是来自实践。学生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对知识进行收敛,得到一些规律性的总结,然后将总结出的观点放在现实里面去检验,这就是这个模型的意思。
应用好这个模型,学生要具备这些能力。
首先要广读。要很广地去阅读相应的书籍材料,作为知识体系架构的基础。其次是敏学,广读完之后还要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去分析;接着是再勤思,多去思考去发散看总结的东西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够精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在反复进行这个辩证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提高。在课程体系里面,代表喇叭开口的课程是概论性的课程,比如经济学概论,教的是如何去采集信息,而在教方法的专业课就是告诉你们怎样去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把双喇叭模型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希望培养出学生这几个能力:
能说会写。能说会写有两个方面,首一个是能发散。我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和学生互动,时常抽一些时间来跟学生探讨。学生将来都要面对面试,不管面试官问到什么问题你都要去应对,有时候我会把面试的问题拿出来和学生做情景模拟,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不仅考察学生应变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开拓思维。
有这样一个命题,面试者的性格比较沉默不爱讲话,作为主考官我认为这是一个缺点,但是讨论到了一定程度,思维发散开来,有的学生就提出这个有时候不是缺点。假设这个人面试档案管理,沉默就可能成为一个优点,在保密方面他可能就长于他人。所以我觉得把学生放在一个需要应变的环境里面“逼”着他们去思考,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在课堂上,同样一个问题,有人想到有人没想到,思维就在交流的过程中被开拓了。
会归纳总结。只有天马行空的发散是不够的,发散收集信息后你要能够把信息归纳,归纳以后你再发散应用。这两个能力是必备的,而能说会写是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最终的体现。
还有是希望学生做事情能有动手能力。做事要踏实,不能眼高手低。尤其是对于经济学这种社会学科,没有严谨的实证调查,做不出大学问来。
要有人文情怀。这三个要求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课程都是一脉相承的。第一个能说会写是具体的感受的到的,动手能力与人文情怀,更多地是对学生做人做事的潜移默化,能教给学生怎么做人做事,是我在教学上非常重视的。
"3.0"下的逆向思维
当然,教育改革是必要的。社会在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识教育3.0就是师生们在课程探索中的创新举措。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采用小班研讨,翻转课堂的教育方式。但我认为逆向思考在改革中也很重要,别人都在说翻转课堂比较好,传统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好的时候,我恰恰和他们想得不一样,难道现在流行的方法一定是好的吗?我的理念就是传统现代各有长处,应该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新的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灌输型的应试的学习,突然要调整可能有难度,而且老师在长时间教学中也习惯了去灌输,现在要马上改过来也有难处。一个新的东西在中国的实践必须要具有现实性,翻转课堂还是需要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我觉得这个“结合”就体现在记笔记方面。
记笔记是有好处的,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课件依赖。有的学生认为有了课件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学习上就懈怠了。所以我就把学生的笔记当作是考核内容的一部分。记笔记有三部曲,第一步是课上粗略地记下来,第二步是课后整理笔记,第三步,期末复习再整理一遍,毕竟笔记是考核内容。记笔记有三个长处,第一个是通过记笔记的流程学生学会了第怎样去听老师到底在讲什么,理解老师发散的思维。第二个就是记笔记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一些人文社科科目通过这样记笔记期末复习就简单多了。第三是可以练练字,在现在这个电子时代,写一手好字百利无一害。
多读书,深读书
最后给大家一点读书的建议。一个是多看书,多思考,读大学不要去想只读几本书,一定要是博览群书。第二个是读纸质书,不要碎片化阅读,要系统地去读,广阔地读。还要是带着思考地读,有所思考有所总结。通过这样子读书就能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学科之中了。
当然,具体到商务沟通谈判这门课,国际商务谈判也是其中一部分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地不断国际化发展会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跨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跨文化的内容,再结合沟通与谈判的理论知识积累理解。有了基础知识与文化背景,这门课的知识也就能游刃有余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