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周年特辑|同仁印象

发布时间 :2017/12/27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通识教育中心的教授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个性、气质和爱好,却做着同一件事,这正应了“通识”的特征。“通识”就是在不同之中找到相通之处,而“通天下之不通”正是通识教育的根本途径。

一年的工作接触,几位同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李建中教授


潘迎春教授

微信昵称“生如春花之灿”,端的是人如其名。总是充满青春活力,对通识教育怀有极大热情。通识课深受同学们欢迎,慕课者累计达二十多万。潘教授主讲的核心通识课《简明世界史》在武大率先试行“小班研讨”并获得成功,潘老师的小班研讨不仅有德国式的“席明纳(学术研讨)”,还有法国式的小话剧(用话剧形式诠释拿破仑民法典)。潘老师将青春活力带到通识课堂,使我们通识教育的小班研讨一开始就洋溢“春花之灿”。


彭华教授

团队唯一的理工男,思维慎密,逻辑清晰,尤其擅长各种复杂的数学运算,比如,3.0的小班研讨,全校需要多少助教、多少教室,我们谁都算不清楚,除了彭华教授。彭教授做了十多年的教学副院长,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能够迅速地把握问题的核心和要害,其行政才能在中心的日常运作中得到充分发挥。更难能可贵的是,彭老师还是两大《导引》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推行者,特别是为《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团队组建和课程准备做了大量幕后工作。


江柏安教授

江教授的专长是音乐,和他相处纠正了我的一个偏见:搞音乐的只会唱或吹(指演奏),不会说和写。江老师在通识教育午餐会上的发言《在最高的层面上掌握生活的展现方式》非常高大上,很受欢迎,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他写的通识文化方面的文章《就这样望着你的脸》文采斐然,读起来像是听莫札特的奏鸣曲。江老师还有组织大型活动的才能,最近的《诗意珞珈》就是他参与策划和组织的。我们通识中心2018年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策划和组织就交给他了。


文建东教授

文教授出身北大,典型的“北大style”,即有着自觉的批判意识与独到的学术见解,从来不人云亦云。《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报告》中由他负责的“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那一章写得非常有特色。实际上我们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生发独立思考的需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文老师将北大的传统融进了我们武大的通识教育,从而形成武大通识教育的新特色,可以说是别一种意味的“南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