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一所中原大学,中原大学有一座全人村,全人村是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办公楼及教学楼。台湾中原大学的通识教育很有名,全人村因此也很有名。
11月14日下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全体成员考察全人村的通识教育,切身感受到“全人”这个通识教育关键词的价值及魅力。
与台湾中原大学通识中心成员合影
台湾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的核心内涵
“全人”这个概念源自美国芝加哥大学。芝大前校长、通识教育的早期倡导者之一赫钦斯教授认为,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人力”(Manpower),而是“全人”(Manhood)。台湾中原大学人文与教育学院前院长黄坤锦教授在《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一书中对“全人”理念有详细的解读:全人教育教给学生的不是某一门knowledge(知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information(信息),而是wisdom(智慧)。
台湾中原大学首要的教育理念,就在于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寻求天人物我间的和谐。因此,“天”、“人”、“物”、“我”即为台湾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的核心内涵,而其通识课程也是围绕这四个字进行模块设计的。
“天”致力于对终极意义与永恒价值作形而上的思考,注重灵性关怀、生命意义与价值判断等基本素养,包括宗教哲学、人生哲学、价值判断与分析、生命与品格典范等相关课程。
“人”致力于理解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现象与互动原则,关注公民素养、社会关怀、历史思维与多元文化等基本素养,包括生活社会学、当代人权问题、法律与现代生活、文化思想史等相关课程。
“物”致力于加深科学思辨能力与永恒关怀,重视自然与科学、科技与文明等基本素养,包括自然与科学导论、科技跨域与永续发展等相关课程。
“我”借由孕育个人主体经验而产生深度生命意涵,着重情意与美感、沟通与表达等基本素养,包括文学经典阅读、语言与修辞、艺术鉴赏与自我管理等相关课程。
据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黄信二教授介绍,通识中心共有二十位专职教师,五位行政工作人员,负责全校的通识课程设计和日常管理。台湾中原大学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学分共有34个,而全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熏陶皆由通识教育中心一肩扛起,为此通识教育中心精心设计课程,规划出全人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协助学生培养兴趣、寻求自我,成为一个身、心、灵均衡发展的全人。
通识教育多元化
除了课堂知识,中原通识教育中心还筹划各种通识活动,丰富并补充课堂教学,触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更加丰富了学生的通识涵养。
通识活动由早先的单一性、辅助性,转变为多元化、主题化。例如早期的“电影文学周”,即是希望通过电影的辅助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的热忱与喜爱。现今通识教育中心将电影与文学这两个元素各自独立,使电影与文学各成主题,举办“与文学相遇”、“系列影展”等活动,大为拓展活动形式,期望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与课堂知识成相辅相成之效。
此外,几乎每一星期都有多彩多姿的通识活动,如音乐、戏剧、演讲、表演等,学生可自由选择参与,沉浸在人文艺术的美好氛围中,开拓心灵视野,培养人文素养,从而化育出博雅的情操与胸怀。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黄明东教授向台湾中原大学赠送纪念品
通识教育社区化
中原通识教育中心也期望将全人教育的理念散布至社区邻里、各大学院校,甚至是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所举办的活动皆对社区民众免费开放。希望通过艺文活动的熏陶,无形地将全人教育理念散布至社区的各个角落。
通识教育e化——成立全人发展网
社会的跃进随着数位时代的来临而一日千里,人、事、物的接触不再受到距离的局限。通过数位化,讯息的发散更能深入到各地。鉴于此,中原通识教育中心成立了独树一格的“全人发展网”,一方面利用“全人发展网”将所有活动讯息传送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一方面借由线上活动的举办来吸引现下惯常于通过电脑或其他数位产品沟通的年轻学子,使得通识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容易亲近。
通识教育情境化
教育最成功的方式不在课堂,而是融入生活,潜移默化。因此中原通识教育中心于校园内各个角落布下种子,期望能够生根发芽。教室内标语箴言,公共区域中飘扬乐音,甚至是无声的花树植物,无时无刻不散发出讯息,强化全人教育理念。
与台湾中原大学通识中心成员合影
通识教育学程化
在前人辛苦的开拓与完善的规划下,台湾中原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稳固的根基。未来,台湾中原大学除了继续精进课程的品质,也期盼在课程的规划上有更进一步的整合,例如成立跨领域学程,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基础,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
做一个明明德的知识分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想要培育出清明德性,亲民仁民爱民,在生命中达到完满至善的境界,势必要先习得与天、与人、与物、与自我和平共处之道。
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期望在四大学类课程与丰富多元艺文活动的推引之下,师生皆能定、静、安、虑,最后达到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境界,即使在险阻的路上也能稳若泰山。并期许师生躬身自省,达到“日新又新,止于至善”之圆满全人境界。(谢微、窦琪玥报道,江柏安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