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进程 | 武大通识3.0开启本科教育新历程

发布时间 :2017/11/07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17年9月28日,武汉大学首届通识教育研讨会暨武大通识3.0开启仪式举行,副校长周叶中、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主任梁美仪、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研究室主任陆一,以及700余名师生出席。

这是我校对通识教育课进行的第三次改革。早在2003年,我校把原有的公共基础课改为通识教育课,是全国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开创武大通识1.0;2013年,在总结十年经验的基础上,以模块化方式把通识课程分为七个板块形成体系,是为武大通识2.0;2016年,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理念,调研海内外通识教育现状,提出《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报告》,对通识教育实施顶层设计和系列改革,是为武大通识3.0。

周叶中指出,能够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才是一流的大学,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通识教育培养一流人才。过去,我们误以为通识即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但这是只见知识而未见价值。真正的通识教育应当承担塑造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拓展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责任。武大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

梁美仪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着重回答了香港中文大学如何建立赢得学生尊重的通识教育的体制机制。她指出,为了提高通识教育质量,香港中文大学制定了一系列对策,厘清了通识教育理念、确立了通识教育目标,建立起值得学生尊重的系列通识教育课程。她认为,受尊重的通识教育的标准应该是:主动学习,发展技能;提高标准,挑战能力。

陆一以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介绍了通识教育如何提质升级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她认为,对于通识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以学习为中心,注重测量学习收获,全面收集教学行为信息,而不是学生的主观评断;要根据教学投入、学习投入,结合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来诊断,提倡师生共同承担质量责任;要用数据支持教师自我诊断教学情况,自我分析优势、弱势,自我验证教学方法调整后的效果等。

据了解,2016年至今,我校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标志武大通识3.0开启:管理体制方面,相继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及工作组、通识教育中心,在通识教育领域建设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本科教学文化;课程建设方面,我校对课程进行全方位调整和重构,提出4-2-660课程模式,即:4大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2门基础通识课(《人文科学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60门核心通识课和600门一般通识课;课堂教学方面,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试点工作,试行小班大班、课内课外和线下线上的全方位推进;激励机制方面,专门增设核心通识课程教学岗位、优秀教学业绩奖通识课程专类等,为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教师提供晋升通道和经济支持,提高教师从事通识教育的积极性。

2016年,我校受邀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方面的交流、协作与支持,共同推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周小樱、刘纯友报道,高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