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访

教师专访丨阮桂君:乡音连起一方水土

发布时间 :2021/03/1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引言

         

“华夏大地,五方杂处,方言缤纷。”赤县神州,疆域辽阔,“翻过一座山,声调就转弯;走过一田垄,语音大不同”。乡音,是乡愁的寄托,是异客的归宿,是连接故乡水土的无形纽带,更是承载地区文化的一叶扁舟,是映射历史变迁的一面明镜。一声“幺妹儿”,能让“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口乡音也能让人吟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惆怅。让我们在阮桂君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方言的大观园,感受方言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之处。



十年耕耘,初心未变


《方言与中国文化》作为一门公选课,立项于2007年,开设于2008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通识课程,并于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十余年在讲台上辛勤耕耘的背后,是阮桂君老师坚持向学生展示方言魅力的教学初心。“十年前,方言尚未成为显学,被人忽视,浓重的口音让人看不起。”阮桂君老师认为,这种现象与城乡差别大有关,“以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人到了繁荣的大城市,浓重的口音暴露了自己农村人的身份,方言遭到厌恶与唾弃。”作为研究汉语方言学的一员,阮老师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让大家认识到方言的博大精深及其无穷魅力,同时也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如果说普通话是正装,那么方言就是休闲装。方言与普通话应该并行不悖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适逢通识教育理念于全球范围内流行,当时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正准备打造通识教育课程,阮桂君老师便希望通过公选课、通识课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正确的方言观。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们更加需要正确认识方言的重要性。“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这就意味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诉求,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身份的确定和认同。在中国,陌生人见面第一句话基本都是‘你是哪里的呀?’如果你是武汉人,但你不会说武汉话,那你就没有说服力……身份定位是人们在文化上更深层面的依存。”方言,就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



52C16



循循善诱,谆谆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在课堂上,阮桂君老师擅长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缤纷绚烂的方言世界中。在第一节课上,阮桂君老师先播放全国各地的方言标本,学生一旦听到自己家乡的方言,就容易产生共鸣,随后,老师引出方言濒危的现实状况,再聊到中国方言的基本分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种类杂多,要有条有理地讲明白方言的历史变迁,难度较高。但在阮桂君老师眼中,方言无论大小,其历史变迁总有共同之处,总有一条主线在历史中延绵发展下去,而阮老师抓住了“这条线”,在课堂上抽丝剥茧,最终给同学们展现出精彩绝伦的中国方言史。


让人受益匪浅的理论知识离不开引人入胜的方言例子。在课堂上,阮桂君老师引用了许多方言例子,打造出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语言是纯粹的事物,方言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方言中细心体会中国文化。比如,方言与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说‘鸡公山’,就知道这山是南方的山,因为南方方言会把表示性别的词放在具体的动物当中。方言中,也有不少骂人的话,东北人骂‘犊子’,山东人骂‘驴’,南方也有通用的骂法。所有戏曲、不少笑话,离开了方言,就没了味道……方言就是民间的万花筒。”


68A8B            
   


课堂上有生动有趣的展示表演,课后也有独具特色的录音实践。课堂上,同学用方言进行才艺展示,比如用方言给影视作品配音,给大家唱故乡的戏曲等。另外,阮老师还鼓励大家多说方言,增加了方言辨识的讨论环节,一个人上讲台讲话,其余人分析,让学生通过字词、口音来判断讲话人的出生地。课后,阮老师会分别布置3次录音实践。第一次是要求学生录音时长约一分钟的方言童谣。在这项作业中,不少学生要向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寻求帮助,在了解家乡童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自己家人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基本的音频剪辑的能力。第二次录音是要求学生用家乡的方言转述一段话,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自己家乡的方言,意识到方言的趣味性,摸清楚自己对家乡方言的了解程度。第三次录音实践考察学生方言的综合叙述能力,要求学生用方言脱稿叙述故事,故事有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99141



群英荟萃,还看今朝


授课多年,阮桂君老师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年轻人对方言是有感情的,只是了解不足。既然有感情,就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认识家乡方言,要践行。”年轻人应该主动接触方言文化,当今网络时代给方言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上有许多了解方言的渠道供年轻人选择。以本门课程为例,《方言与中国文化》在网上为开放性课程,课程外的学生也能了解到方言文化的魅力,另外,阮老师还开设了公众号“方言与文化”、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直播间“阮老师方言杂谈”等。除此,“方言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多如牛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也开设了公众号“语宝”,江苏教育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了42本方言词典,还有许多名人的演讲,比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先生,他们的演讲都带有口音……”


年轻人是方言的未来与希望。阮老师表示,传承方言有许多方法,学者可以编写方言词典、系统拍摄方言材料,政府可以引导国民正确认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科技工作人员可以深入挖掘方言的应用领域……在这其中,年轻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年轻人可以开设一个视频账号,将自己家乡的方言系列录制下来,然后上传,让更多人认识到方言。这个举动看似简单,但上传的语音视频,可能是多年后珍贵的语音资料。青年人成长后组成家庭,也应该规划好家庭语言,在家中为讲方言创造条件。方言需要生存空间,需要特定区域的人认可它们,传承它们。”




文字:黄晓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尚晓

终审:张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