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园地

助教专访 | 曾梓煜:将“种子”种进学生心里

发布时间 :2018/11/03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前言:


         

“要学会完整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德超老师的教诲像一粒种子一样种在了曾梓煜的心里,而在曾梓煜作为助教的第一次通识课堂小班研讨课上,她又把这粒种子种在了她学生们的心里。


“我发现很多同学尽管反驳很快,但并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和反驳的观点是什么。于是我不断强调‘完整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找证据,并清楚对方的观点。”曾梓煜说,“那堂课结束时,许多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这样表达观点,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能够传递给学生一种观念和方法的,是能够带给他们一些什么的。”


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很多次,而这样的传递与教育或许便是曾梓煜所认为的助教价值中重要的一部分。


播撒通识之光

曾梓煜,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苏德超老师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上担任助教。尽管担任这份工作的时间还并不长,但当她说起关于助教的种种,她的话便多起来,弯弯的眼睛里温暖而有光辉。



曾梓煜选择做助教的理由很简单:本科阶段对于助教的了解和好奇,对苏德超老师、易栋老师的喜爱都是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的课程理念和学习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她,使她想通过做助教这样的方式来体验她本科期间从未享受过的“幸运”。


在曾梓煜看来,做助教的要求第一需要有一个为人师长的形象,这样才能代表通识教育的“牌面”;第二,个人能力与学术水平也同样必不可少,如何与老师、学生有效地沟通等属于个人能力,对教材的把握及延展知识的储备属于学术素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通识教育育“人”的认同和积极践行。


暑假期间,曾梓煜同武汉大学7200多名2018级本科新生一起,收到了自然人文两本经典导引教材,提前开始了学习。接着在开学之初,同授课老师们一起参加的培训,使得曾梓煜了解到了相关系统的操作方法和资深学长学姐助教的宝贵经验,并且更深入地理解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方式与理念。

但是当曾梓煜真正体验了通识教育助教的角色,她所收获与感悟到的,远远不止于此。


助教成己成人

曾梓煜认为助教是老师与学生间的纽带。对于老师来说,助教可以将学生的情况简洁明了地反映给老师,使老师更方便准确地掌握大班的整体状况与共性问题;而对于学生来说,助教可以帮助他们跨过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天堑”,消除学生向老师提问题的种种障碍,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老师全面的解答。


谈及对自己的影响,曾梓煜觉得助教这个新角色使她体会到了一种和原来不同的生活状态。随性是她之前的性格,但是现在,当她在主持课堂的时候会细心的顾及到每一位同学的感受,在讲台上把握全局。她重视每一位同学发给她的消息,从之前的拖延回消息,到现在的“秒回”。



“因为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要对这群孩子负责。”更让她深有感触的是,通过担当助教,让她感受到在与不同的学生交流时会有些许的差异,当在交流中发生误解时,她以前会倾向于责怪他人,而现在她更多反思自己,自然而然地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不只是关于能力的提高,而是一个人整体的变化,是关乎成“人”的一种成长。而找到自己认定的成“人”标准并真正成“人”,正是这门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也是曾梓煜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得到的东西。



“通识教育之通识,是使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通用通行的基本知识,进而认知到通行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而在教育二字中,“育人”的意义比“教学”更重要。”


总体来说,便是使同学们找到成“人”的内心标准,这是一个符合人类基本原则但又属于自我的标准,并非外在强制赋予,而是自己内心为自己制定的标准。这将成为我们人生的导引与底色,我们依此为人行事,成为我们内心认可,问心无愧的“人”。


携手助力成人

要达到通识教育关乎成“人”的最终目的,曾梓煜认为小班教学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方式。它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同学们与助教之间的深入交流沟通,提高同学们表达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更有助于同学们对教材所选经典加深理解与体味,从而真正的丰富充实自己,是自己走向成“人”。


undefined


与此同时,曾梓煜也提出了关于小班教学改进之处的意见。其中的关键在于助教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小班研讨不只是学生们的事情,更是助教的事情。”助教对于学生所讨论问题的关注,对于整节课节奏的把握,对于达成自己预设目标的努力,以及在每节大班课后及时整理同学们想讨论的问题并反映给老师,都非常有助于提高小班研讨的效率与成果。


正如曾梓煜所说:“只有助教真正用心去做,及时抓住同学们迸出的珍贵的思想闪光,并不断审视反思每节小班研讨是否达到有所进益的目标,才能使小班研讨有意义,使通识教育达成其真正目的。”


苏德超老师曾经跟她交流时说:“如果这是一门公选课,那么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懂而有所进益,我也会欣慰接受;但这是一门必修课。” 在苏老师看来,这门关乎成“人”的人生必修课,是他致力致心去准备与讲授的一门课,他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用心学习最终找到内心标准,抵达成“人”的生命之境。



当曾梓煜看到这些优秀的老师们和她的助教同事们都在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不断变好而深深努力,她心里是如此温暖而感动。


“每一位接受这门课程教育的同学都是如此幸运,我只希望大家能更加用心地去阅读,去理解与思考教材所选经典的内容乃至更多扩展的内容,多和这些优秀而可爱的老师们交流探讨,不断提升丰富自己,并逐渐找到成‘人’的内心标准。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你按照你内心的标准去为人行事、去生活的时候,会有那样一个片刻,你回想起你曾经上过这样一门叫做通识经典导引的课程,感到踏实、温暖而有力。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