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通识课堂 | 唇枪舌战紧扣时代热点,辩论场中尽显博雅特色

发布时间 :2020/12/16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大班授课是基础,小班研讨是关键。作为学校基础通识课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重头戏”,小班研讨不仅是对大班授课内容的一次检验,更是同学们分享心得、交流观点的重要平台。面对疫情后教学课时压缩等问题,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小班讨论,是这学期各班师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学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重春教授的学生来自计算机学院,他既是大班主讲教师,也亲自带领一个小班的研讨。在小班研讨前,刘老师与四位助教商定讨论题目,并确定此次研讨以辩论赛形式开展。助教组长郑佩林协助刘老师,提前告知同学们详细的流程与时间安排,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了辩题、辩手、大众评委、记时员和主持人。


10月30日早上8点,刘老师所带领的小班研讨在信息学部第一教学楼如期开展。此次研讨围绕两个辩题展开:辩题一:我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为保证市场经济活力,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辩题二:拉大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进步/拉大贫富差距阻碍了社会进步。


undefined

01 自制程序尽显专业特色,巧妙质询终得引君入瓮

“请问对方辩友: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共同富裕是不是应该提高穷人的收入?”


“平时是否是政府始终在进行市场干预以加强贫困地区建设?”


“由此可见,政府是不是应该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力度?”


正方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进行一连串精彩地质询,引诱对方逐步落入“陷阱”之中,获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反方也不甘示弱,牢牢把握李克强总理5月25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政府干预导致通货膨胀的案例进行反驳。同学们还充分发挥计算机学院的专业特色,自行设计抽签及计时程序,为辩论赛的开展做出了充分准备,保障了比赛的有序进行。

undefined

02 紧跟时事探讨“金钱观”,妙趣横生解读“打工人”

相比于上半场的激烈交锋,下半场的辩论更加妙趣横生。双方紧密结合时代话题,阐述了对“打工人”的不同认知:反方认为“打工人”是在贫富差距较大情况下普通人无可奈何的自嘲,幽默话语背后隐藏的是劳动者的无奈与懈怠。正方却强调“打工人”是一种自我勉励,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渴望进步、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双方还就贫富差距与金钱观的关系展开辩论,正方以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为依据,说明人的利己性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产生,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状况。反方则用“马太效应”强调贫富差距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促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蔓延。


undefined

激烈的辩论赛后,刘老师与助教及各组大众评委根据各位辩手的发言情况,使用提前设计好的选票进行投票。辩题一的正方和辩题二的反方成为此次辩论获胜方,辩题一正方四辩陈卓颖、辩题二反方三辩宁云峰当选全场最佳辩手。郑佩林将夏目漱石的《心》赠予最佳辩手,希望他们通过阅读书籍,对“何以成人”这一问题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undefined


真理越辩越明,一场精彩辩论赛,让同学们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宁云峰同学说:“在人文导引课上,我们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探讨了拉大贫富差距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这场辩论中,作为反方三辩的我对世界各国关于贫富差距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政策和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意识到,一直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易思言同学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个辩题时我其实挺烦恼的,毕竟此前我打的和看的基本是价值辩。要一个不学经济的来讨论贫富差距拉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实属挑战。但事实上组内讨论和场上交锋也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或许大家不是专业的辩手,但是我们在交流,在争辩,在激发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人文社科通识教育的意义吧。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辩论赛,同学们却展现出了良好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但由于课程时间有限,下半场辩论进行的有些仓促,在思考的深度、广度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期待在之后,各位同学带来更为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