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通识课堂 | 《空间人文社会GIS》顺利结课并举行学生成果展

发布时间 :2019/12/24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第二批“武大通识3.0”的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一般通识课程《空间人文社会GIS》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顺利开课(2019年9月-11月),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测绘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共计30名本科生选修了该课程,同时有10多名研究生旁听了该课程。


该课程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贾涛、张文、卢宾宾,中国数据研究所鲍曙明,城市设计学院刘凌波,信息管理学院翁子扬,文学院张箭飞、萧红,社会学院罗教讲,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红燕等老师合作讲授,研究生罗萍、姚博睿、王妮满、吴亚男等担任助教。

课程组教学团队


通识课程《空间人文社会GIS》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只有一次理论课程在教室上课,其他11次课程均在机房授课,授课教师边讲授、边操作,学生边听课、边实践。授课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互动频繁,部分学生主动走上讲台提出自己的见解。



undefined


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课程授课结束后,所有选课学生根据授课相关内容,任选一个主题,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实际的课程设计,并制作课程成果poster展板、成果视频,提交课程说明的word文档等。平时作业、最后的结课成果均通过珞珈在线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OOC课程平台在线提交,任课老师在线批改作业。


在2019年12月14日,利用“社会科学中的空间数据分析”高级论坛的茶歇时间,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图书馆展览厅,对选课学生的22件本科生作品、3件研究生作品进行了展示。这些作品涵盖了历史人物空间轨迹分析、新闻媒体时空大数据挖掘、人文社会主题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形式新颖、方法多样、内容丰富。邀请参会专家,以及本课程的授课老师对每件作品,从思路创新性、内容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展示美观度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请选课本科生和研究生相互评分,经加权平均作为每个作品的最后得分,同时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成绩。


教师与学生评分


这种将课程成果做成海报展览的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由通识课程《空间人文社会GIS》的课程组负责人秦昆教授和课程组成员共同商讨后提出的新尝试,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多方面能力,而且避免了传统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成果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展览厅里人头攒动,每一个展位前都簇拥着兴致勃勃的观展人员,体会着年轻学子们对人文社科与地理信息结合的独到见解,品尝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结出的甜美硕果。参观作品展示的老师纷纷称赞这种考核方式,建议以后要更多地推广到教学当中。


学生成果展示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潘迎春教授参加了此次通识课程学生成果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进一步改进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