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研讨

优秀论文 | 归兮

发布时间 :2019/10/12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指导教师评语

此文借陶渊明经典《归去来兮辞》之形,却另辟蹊径地重释了"归去"这一主题在结合人文经典教学与个人阅读体会下的新意义。作者将"归去来"原本包含的幽愤之情,转化为对于崇高完满之人性的"本原"之归的探索上,继而将儒家的"仁"、道家的"自由"与自然人性的"情"在综合性思考与阐释中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层层递进的考问与领悟的方式来揭示:它们对于煅造理想之"人"非但不矛盾,而且是"本原"之必需。文章以深远的意境、清晰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体现了对于这三个传统文化精髓亘远价值的较为透彻深刻的理解与有新意的思考。(文学院 陈溪)

心之归兮,方能成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意识昏沉间,似有人在我耳畔低沉呢喃。我恍惚睁眼,脚下是黯沉的泥土,而眼前是不见去处的迷津。


此身为何?此身何处?混沌间,我渐渐忆起,我乃求学途上万千学子中默默无闻的平凡学徒之一,于迈入象牙塔之际渡过少年与成人的界限。可是细细想来,纵使年岁已至成人,凡胎肉体变化了骨骼模样,于心却依旧是惶惶惑惑,无处可安。


倘若我心至深之处是为一脉离离田园,想必这寂寂园中早已荒草萋萋,幽径斑驳了。心中荒芜,步履迷茫,我虽为成人,却非成人。


吾心何归?何以成人?我扪心自问,却始终不得良言。


此时那低沉的呢喃却又一次传来,震动鼓膜,触动心膛。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声音竟是比前一次更为坚定沉厚了。


也许是受了那愈发高亢声调的指引。我便拔了步子往前走,眼前是雾失楼台,夜色浓重,却冥冥之中似有指引,我不知方向的走着,走着,不知过了多久,我抬头直视黑暗,却隐约见前方暗沉雾霭中,星火忽隐忽现。


我心中一喜,忙朝那光亮走去。走近了,才发现竟是无名河畔一尾木船上的一提孤灯。


有位身披斗笠的老叟立于船畔,看身形打扮正是渔翁。只听他问道,“少年人可要渡河?”


“此船去往何处?”我问。


“通向彼岸。”渔夫答道。


“彼岸为何?”


“彼岸为归处。”

归处,何为归处?疑思萦脑,心却先行一步,恍若倏忽有了牵引似的,引着步伐踏上渡船。渡船缓缓,行至彼岸,只听那低沉呢喃又一次在耳畔响起,声音愈发明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我再次踏上沉实的土地,彼岸依旧昏黑,烟笼夜色,我却瞧见朦胧的光景中有一人于河畔站定。走近一看,却是一位年逾花甲的白发老者,身着长袍,拱手而立,他的目光沉静肃穆却不失庄重慈祥,正望向黑沉的水面,似乎若有所思。


我走上前,“不知老人家深夜里立于此处,可曾听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之低吟?”


老人收回凝视河川的目光,转而投向我。


“君能闻否?”他语调平和沉稳,言语间隐隐透露警醒世人的力度。


我轻轻点头。


“可是多日忧思绵绵,夜不能寐,仿若心无可归之处?”


“正是。”我道,“心无可归,可有归兮之法?”


老人颔首以应。


“烦请先师指点迷津。”我倾耳以请,做恭敬状。


“所谓归兮,应归为个人为人之道,处世之道。而仁之一字,海纳百川,包罗万千,可归根究底,也不离为人处世之法。”老人家道,“何以为仁?施政者,‘为政以德’是为仁;君子者,于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为仁。于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仁。诸如此类,皆为仁之所在。世间万全为人处世之法,皆可归为仁之一字。若以仁为人,修明养德,切思好学,则天下学术之精进者必更进一步;若以仁处世,推己及人,宽和爱人,则天下兄弟阋墙,兵戈战乱之事自然少矣。”


“然仁远乎哉?”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老人缓缓道。“君既因何以成人而惶惑不解,为仁之道,不妨一试。愿君归兮。”


我连声称谢,隐约间灵台仿若得些许清明,如涸辙之鲋初遇甘霖,得其甘饴,心中干渴之势反愈炽烈。


于是我继续往前走。漫漫长夜未曾开眼,浓重夜色中,我目不识路,走得跌跌撞撞,冥冥之中不知怎的又走至河畔。此时河畔不再风平浪静,猎猎河风夹带阵阵沉厚吟唱送至耳畔。我放眼望去,不远处一块突兀岩石上,一只巨龟沉沉而卧,那低厚雄沉之吟唱自它口中穿出,一如洪荒而来的远古呼啸,承载着深入肺腑的震动与回荡。


我慢慢走近,低吟戛然而止。那神龟闭了闭眼,既而将炯炯目光投向我。


“神者为何静卧河岸?”我问。


“怀念往昔垂钓之人。”它答。


“神者为何歌曰归兮?”


“因那垂钓之人归为逍遥,歌以叹焉。”那神龟岿然不动,仿若伫立千年万年的不朽塑像。它的目光悠长深远,似是追忆,似是从容。

“汝曾听闻楚有神龟?”


我点头,“庄子曾于濮水边问二大夫,‘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且以‘吾将曳尾于涂中’之语表‘终身不仕,以快吾志。’之心意。”


神龟颔首。“留骨而贵者,正是吾兄。”


“愿闻其详。”


“吾族以长生之故,向来被世人视若神明。吾少爱驰骋,天上人间纵览奇景无数。曾于北冥仰观鲲鹏抟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青空;曾于蓬蒿俯瞰斥鴳腾跃而上,数仞而下却已飞之至焉;曾见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之大年;曾闻朝菌、蟪蛄林下论晦朔与春秋之辩。吾身不能至,却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而心向往之。而吾兄反之,其少时于河畔嬉戏,忽见一饵垂至水中,抬头望见一鹤发童颜的老者垂钓江岸,吾兄道:‘吾既已识破汝垂饵小计,为何仍垂钓如常?’那人淡然道:‘愿者上钩,是以如常。’吾兄便衔住那饵,甘心与那人一同入世。神龟之族世所罕见,天子便将吾兄奉于庙堂之上,万人景仰,顶礼膜拜。吾兄本不愿停留长久,然而享尽至高无上之待遇,尊崇之荣光,却使其心飘然,乐于此间。古人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天地不过万物之逆旅,光阴亦是百代之过客。江山更迭至楚一代,吾兄自知神识将灭。将归不归之际,言于楚王:‘吾无处可归,待身死,留骨为贵。’是以长久奉于庙堂之上,受尽人间香火纷繁。此乃一生之憾。”


“受尽富贵荣华,享尽万千朝拜,何以一生之憾?”


“留骨为贵正是一生之憾。吾兄一生,身为神族,本该不受拘束,悠然天地,然则因贪恋尘世名利荣华,自堕红尘,享人间香火,本心本性不在。然则追名逐利一生,末了却仍觉无处可归,因其心志早已被凡尘中的名利荣华牵扯,忘却了徜徉四海之中的自在逍遥,与不问世事的恬淡自在。究其一生,逃避天性,半步不离庙堂,心之无处可归,尸骨却成为宗祠庙堂的虚无供品。岂不谬哉?须知身后事功名利禄皆虚妄,珍宝钱财皆黄土一抔,魂灭之后纵使香火千古,又能如何?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以神者所言,神龟之天性乃纵五湖四海之遨游,本不该眷恋红尘世俗,而生而为人,本就出落于污浊世间,尘世纷扰避无可避,何况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载,又何以以肉胎凡骨享永世逍遥?”


“汝曾闻宋荣子?”


“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世人皆知。”


神龟又问,“汝可知许由?”


“昔尧让天下于许由,而许由以‘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答焉。”


“宋荣子立于世间,世间种种皆一笑而过,以平和心待之。世人仇之,不争不斗;世人伤之,不怒不雠;陷于囹圄,不羞不辱;居于高位,不倨不傲。而许由不受尧天下之托付,深知天下已安,不求名宾,自安其乐。此二子者,都身在红尘凡世中,既经历凡尘之事,而同遭凡尘之累。而此二人心宁气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自身境遇、外物变化皆洞若观火。名利高位不谓其牵累,世说纷纭不谓其桎梏。保其本心,皆归本心,故此二子者,皆为人世之逍遥。”


我彻悟,茅塞顿开之感在心中荡开。


“声名利禄不比天性驰骋纵情恣意,庙堂之高不比江湖之远悠游自得。愿君勉之。”


我拱手作揖,拜别神龟。这次我迟疑不再,大步朝前走去。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知道,前方定有解惑者,为我拂拭明台最后一片尘埃。


果不其然,行之不远,忽见路旁一修长身影卓然而立,走近了些,那人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副多情世家公子的富贵相貌。我心下了然,冲那人行一长揖,那人回之以礼。我便开门见山道,“如君所见,何为归兮?”


“归为爱恨。”那人微微一笑。


“此话何解?”


那人不答,反问道“以君所见,何为情?”


“情之一字,乃世间最飘忽不可定之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为情;‘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是为情;‘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是为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为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亦为情。”


“情字何解?”那人又问。


“情字无解。”我摇头,“我虽未尝这人间风月之事,却知古往今来世间堕入情网者,无一不饱尝甜酸苦辣,爱恨痴嗔,但却极少有人能斩断欲念,脱离苦海。世间情与欲念纠葛,欲理还乱,不可断绝。”


“依君所言,世上真情唯有情欲分离,摒除欲念?”


“非也。”那人缓缓叹息,“君言种种皆可为世间之真情,然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为情,不过贪恋娉娉袅袅的如花美眷。‘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之为情,不过着眼于佳人身后的权势功名。‘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之为情,更多沉醉于共赴巫山云雨的一晌贪欢。至于‘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为情,无非是看不开生死,斩不断红尘丝网万千,追怀那相濡以沫的肉身陪伴。然而世间情爱种种,皆如镜中花水中月,人生一世,在世饱尝情欲纠葛,如饮鸩止渴。而神识湮灭,魂归混沌之际,身后事只落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那时,生死相许不过妄念虚言,春宵一刻不过黄粱一梦。”


“那君与黛玉之情为何?”

“我与颦儿红尘之中走过一遭,因着前世的际会而一见倾心,彼时我非贪恋她世稀之貌,而她真心相托与我,亦非看重我红尘中的显赫家世。红尘之中我厌恶那泥肉男儿,仕途科举,她亦不屑那金玉良缘,世风污浊。我们曾一起花前月下,诗酒吟风,亦曾冷雨葬花,泪落如雨。而后颦儿神归,我遁入空门,青灯古佛之际,且知红尘一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唯那绛珠仙草化做的女儿身,和那至死不干,万古不怨的报恩之泪,是我此身魂之所往,心之所归。”


“红尘中诱惑甚多,人之一生总有欲望万千,剪不断,理还乱。有人以情为绮丽容颜,有人以情为功名利禄,有人以情为一晌贪欢,有人以情为死生相伴。凡此种种,皆不过欲念交织,乱花迷眼,而何为真情,早已被掩埋于欲念花冢之下,无处遁形。”


“如君所言,岂非世间情爱皆须斩断欲念,独以精神相依作为判择之准?”


“非也。情爱人欲乃自然之常,那‘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背离人性之常,只许精神相依,而命欲念止步非我本意。人生在世,万水千山,人海茫茫,欲求佳眷伴侣谈何容易?切莫只因容颜,名利,纵乐,或将就的陪伴而情动一时。精神契合高于物欲之念。两者兼顾切若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则追悔终生。若眷属两人精神相依,神灵契合,纵使碧落黄泉又有何惧?两心之栖泊处长灯不灭,死生不阻。”


此刻,灵台最后一丝迷烟散去,清明已至。我突然明晰自己应归何处。


归去来兮,归于人仁;归去来兮,归于逍遥;归去来兮,归为爱恨。归去来兮,是以自己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将这些关于仁、天性与爱恨的青青荠麦植根于心灵的广阔田园。


归去来兮,终将归为自己内心深处的充实与盈丰。


长久以来,我虽年岁增长,从垂髫小童到几近弱冠,而心灵却独沉已久。吾心长久之荒芜亦因于此。回梦江畔,一声归兮,却将心魂点染,浮世繁华,牵绕太多,心既漂泊无依,何不归去,耕耘心中天地?以仁之朝露,哺德之松菊;以逍遥之灵气,滋养天性之翠柏;以精神之清风,呵护真情之杜若。已往勿谏,来者可追。此后无论长夜难明,无论穷山尽水,我独坚守心中田园,心之所归,是为成人。


不得归兮,何以成人?既得归兮,方觉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