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通识课程介绍 | 《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

发布时间 :2018/07/19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编者按

NO.8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一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核心课程《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从戏剧的社会维度切入,深化对莎剧的理解。通过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了解西方社会;通过西方社会阐释莎士比亚戏剧,进而探究这一欧美戏剧高峰的奥秘所在。


教师团队介绍

783F

课程负责人

戴丹妮

戴丹妮,戏剧影视文学博士,中国莎士比亚协会常务理事,武大莎剧社指导教师,武大十佳教师候选人,多年从事莎士比亚及西方文化研究、教学及表演指导且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


381A

团队成员

王爱菊

王爱菊,英文系教授,长期从事英国文学与社会的教学研究,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7695

团队成员

程雪猛

程雪猛,武大国际交流部部长,长期从事莎士比亚及西方戏剧研究,多年驻外交流及主事经验。


5AE0

团队成员

熊杰平

熊杰平,武大英文系莎士比亚戏剧工作室主任,武大莎剧社指导教师,多年从事莎剧研究教学表演指导,多年莎剧戏曲改编经验,与武汉汉剧团合作改编《李尔王》、《驯悍记》,赴美演出。

21E11

团队成员

左广明

左广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研究,担任《综合英语》等专业课程教学。




课程介绍

本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其教学理念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通过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了解西方社会,同时,通过西方社会阐释莎士比亚戏剧,进而探究这一欧美戏剧高峰的奥秘所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社会维度切入研读莎剧,探索社会维度对莎剧内容及艺术形式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莎剧这一欧美戏剧的高峰,了解欧美戏剧的成就与特点。


将莎剧表演融入课堂之中,与武大英文莎剧社合作,引导学生用英文原文排演莎翁名著片段,用这一特殊的实践形式进一步探寻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的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板块,依次为: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结构、莎士比亚与西方政治经济生活、莎士比亚与西方文化思潮,每个板块各有两到三讲,每讲均选取一到两部莎翁名剧来解读其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结构为:大班授课+小班课堂研讨+莎剧经典片段排演(与莎剧社合作,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戏剧观摩(包括课堂播放世界知名莎剧团表演片段以及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莎剧社年度大戏等重要演出)


此外,本课程还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课堂授课与课堂观摩相结合,现场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国内外著名莎剧团的经典演出片段,了解西方莎剧演出的变化及其最新艺术呈现形式。建立“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的微信公众号和相应的微信群,其中包括莎剧资料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武大莎剧社微信公众号“ShakespeareInWHU”,使之与本通识课的相关内容相结合,使课堂理论与演出实践得以更好的融合。




课程大纲


引论


第一板块: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结构

第一讲:莎士比亚与贵族生活(以《理查三世》为例)


第二讲:莎士比亚与西方资产阶级(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例)


第三讲:莎士比亚与劳工生活(以《驯悍记》为例)


第一次小班研讨与排演

第二板块:莎士比亚与西方政治经济生活

第一讲:莎士比亚与西方政治(以《李尔王》为例)


第二讲:莎士比亚与西方经济(以《威尼斯商人》为例)


第二次小班研讨与排演

第三板块:莎士比亚与西方文化思潮

第一讲: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以《哈姆雷特》为例)


第二讲:莎士比亚与西方婚恋观念(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第三次小班研讨与排演

课程总结与汇报演出


授课方式及创新

信息化手段应用:

1.  将课堂授课与课堂观摩相结合,现场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国内外著名莎剧团的经典演出片段,了解西方莎剧演出的变化及其最新艺术呈现形式。了解莎剧在不同国家的演出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究这一演出特点与莎士比亚和西方社会的内在关系。在现场观摩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莎剧国际传播的最新演出形式和面貌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对莎剧演出作出历史沿革的纵向比较与各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横向比较。


2.  建立“莎士比亚与西方社会”的微信公众号和相应的微信群,在主讲教师、研究生助教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随时沟通的桥梁,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老师和助教可以随时答疑解惑,同时让学生在课前做到充分预习,课后又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充分利用武大莎剧社微信公众号“ShakespeareInWHU”的影响力,将课堂讲授与戏剧实践演出相结合,将通识课教学也作为该公众号的一部分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

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利用上述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相关信息,主讲教师和助教不仅提供视频和布置任务,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过程。


2. 方便快捷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永久存放于信息化平台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也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互动。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与排演:

在学生已经预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由主讲老师在大班上集中归纳与传授相应的知识点,并回答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班由研究生助教主理,根据事先在信息化平台上公布的议题展开充分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此同时,为了体现莎剧独有的艺术魅力,每个小班有一名莎剧社骨干成员加入,为同学们排演一到两个经典莎剧片段,通过更深入的解读形式了解莎剧与西方社会的关系。



课程成绩评定

学期论文            50%

小班研讨            20%

汇报演出            20%

出勤率及课堂表现    10%



教材及参考书(部分)

1.Shakespeare, William, The Riverside Shakespeare, ed. G. Blakemore Evan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74.


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4年.


3.戴丹妮:《英语词语识趣:莎士比亚篇》,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